迟子建《雪窗帘》(3)

2018-07-20迟子建

  文学奖并不比写作更迷人

  迟子建以长篇斩获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但她告诉记者,短篇小说有时候会比中长篇更难,“虽然在台上的时间短,但就因为在台上的时间短,才会要求人物在大幕一拉开的时候必须是最佳状态,完全是大开大合的奔放,不像中长篇小说,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可以由着性子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相较散文,迟子建在短篇小说里“节奏”二字把握得更加微妙,诗一般的环境描写,缓慢细致的主人公开脸儿,矛盾激起时像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人的心脏,一张一弛,在锣鼓点最紧的时刻戛然而止,这大概便是短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多次其他大奖,这在国内名作家中再无他人。谈及如何看待写作和获奖的关系时,迟子建表示,自己的写作并不是为了获奖。她说:“对获奖的态度,我多次被记者问及,也多次做了回答。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无论什么奖项,都没有写作本身更迷人。”

  从《伪满洲国》到《额尔古纳河右岸》及《白雪乌鸦》这些脍炙人口的长篇,再到《雪窗帘》,有评论认为:迟子建是将“日常性美感”奉为创作观的作家。对此,她表示,“《额尔古纳河右岸》,写起来相对更顺畅,我的性格和气质可能更喜欢青山绿水,喜欢在山水之间徜徉,喜欢我笔下人物的那种超然、豁达,浪漫和坚强。当然,《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有它的苍凉,但那是在大自然当中的苍凉,是美的苍凉。而写《白雪乌鸦》对我来说,难度非常大。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种文本,两种气息。一个在莽莽林海间,可以看见碧水青山;一个在苍凉的冬季,被瘟疫笼罩。我知道进入这种氛围,极其艰难。但作家就是要在‘绝境’中,挖掘人性的光辉。”

上一篇:迟子建作品:灵魂的救赎与皈依下一篇:迟子建:红楼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