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是谁扼杀了哀愁》练习及答案(3)

2018-07-21迟子建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现代生活使我们丧失了哀愁的土壤,人们疲于应付新事物追求物质财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提醒人们找回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

  B.哀愁生长的土壤是指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

  C.④―⑥段的内容围绕着“哀愁的生长需要土壤”展开,通过描写“我”的体验和俄罗斯伟大艺术作品产生的环境,说明这“土壤”的重要。

  D.第⑤段作者选取人亡、物毁、景失三种情景,象征人生的种种缺失,这些情景悄然飘入“我”的心灵,成为蕴孕“哀愁”的土壤。

  E.在结尾段,作者把描写、抒情和说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深刻的思想寓于优美、深沉的笔调中,令人回味无穷。

  2.多数现代人是怎样对待“哀愁”的?没了“哀愁”人们会陷入怎样的境地?(4分)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子,为什么说“拥有伟大哀愁的民族(俄罗斯)是不死”的?(6分)

  4.⑦―⑧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样描绘产生了怎样的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C E(C.“象征人生的种种缺失”说法错误。E.“说明”应为“议论”。)(4分)

  2.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认为是禁锢自己的镣铐。(2分)

  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没了哀愁”,人们的心,干涩了、萎缩了,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2分)

  3.俄罗斯之所以是不死的,因为她具有真正的哀愁,有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真正的哀愁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2分)。哀愁使俄罗斯人让庸俗的生活呈现出诗意的光泽。(2分)哀愁使他们的文艺作品博大深幽,洞穿人的心灵世界。(2分)  4.运用了比喻、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富有抒情气息地描绘了现代生活(意思对即可)(2分)。

上一篇:彭程《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迟子建《会唱歌的火炉》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