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老师《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之我见(2)

2018-07-17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静读涵泳这个环节设置的比较好,但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呢?学生刚听完音乐,恐怕还不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到阅读活动中来,因此只凭一次阅读就让学生谈诗歌的内容之美,学生能够从诗歌本身感知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大部分的发言,其实不是来自于诗歌的内容,而是前面的引导词和音乐。这里面的亮点是生3的回答:“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于是心中充满了忧伤。”可这个回答也不是就诗歌的内容展开而是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由内容引申到对诗作主题探究的契机,但由于这个契机出现得太早,在很多具体内容没有落实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利用这个机会。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

  这个环节中,笔者倾向于不加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己来读,诗歌本身已经具备了音乐性的节奏,在吟读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才是重要的。配乐吟读不是正常环境下的阅读状态,而且可能分散学生对文本的关注能力。所以在谈到画面美的时候,只有部分学生(生7)注意到诗歌里面的其它意象,而大多数学生依然是在题目和“月”上做文章。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这个环节其实可以归到上面“过程三”之中的,没有必要独立出来。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刘老师的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着实让人羡慕。只是个性阐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了个性阐释,必然要有共性感知的内容,然而在这个环节中没有看到刘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探究,反而再一次引导学生查询“月”的踪迹。其实生16的回答已经说明学生已经做好了探究意境的准备,只要回到生3的话题就可以进一步明确作者所要再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了。

上一篇:浅释古曲《春江花月夜》下一篇:《春江花月夜》: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里的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