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音乐鉴赏(2)

2018-07-20春江花月夜

  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台。五、水云深际。六、渔歌晚唱。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此曲古色古香,悠扬柔婉动听,深得中外听众赞赏。现在通常演奏一、二、三、五、六、七、九、十等八段,使表演上更集中精湛些。

  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春江花月夜”最早见于公元1875年无锡吴畹卿的抄本,其中以李芳圆的“浔阳琵琶”对“夕阳箫鼓”作了较多发展,对以后影响较广。(注:李民雄编著,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兹因曲谱版本众多,仅就我们现有资料做探讨。故采用由大同乐会所编定之版本,加以解说。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包括尾声)。其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段至第四段为第一部分,是主题的陈述和发展;第五段为插部,起对比作用;第六段至第十段是主题进一步的发展与结束。

  第一部份:主题的陈述和发展

  第一段 江楼钟鼓

  曲意:夕阳西照,江头尽处传来阵阵箫鼓声,接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斜阳余晖未尽时的江上秀丽景色。

  这一段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22小节)是全曲的引子,使用反覆的方法,描绘箫鼓之声。第二部分(23~37小节)是全曲的基础,由两个主题音调组成的乐段结构。全曲旋律线的主要特征─下行模进的倾向,在这一段里并已形成。这一段出现的主题音调,在全曲中不断地反覆使用。

  第二段 月上东山

  曲意:夜色朦胧,江清月白

  这一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第一乐句(2~10小节)是2+2+5的综合结构,第二乐句(11~18小节)是由三个乐节组成,是第一段的派生和发展。乐曲的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旋律又向上发展,音乐给人一种徐徐上升的动感。这一段除了强调“征”、“商”两音外,还强调了一个“宫”音,增加了一个下行模进的因素。

  第三段 风回曲水

  曲意:江风吹拂,流水回荡

  这一段是综合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音乐素材而构成的,它是由五个乐句组成的非对比的带有再现因素的三部性的乐段结构(之所以不称为三部曲式,关键是第一部分只是一个乐句,不是乐段结构)。

  “春江花月夜”全曲旋律线的主要特征─ 旋律按五声音阶各音级下行模进倾向以及首尾同音承递的基本特征,在第三段中已得到全面的展示了。

  第四段 花影层台

  曲意:风弄花影,纷乱层叠

  这一段是在完整主题─第三段的基础上,一开始就采用扩充小节,以及紧缩等手法,旋律按五声音阶逐级下行模进,从而把第一部分推到了一个高潮。它与前面表现的恬静意境呈现鲜明对比,大有水中花影纷乱层叠之貌。  第二部分:插部

  第五段 水云深际

  曲意:水浸遥天云弄影

  这一段是一个插部,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前三个乐句是一个乐句的变化反覆或变奏,形成环绕中心音(“商”音)的旋律发展方法,它和第一、第三部分按五声音阶下行模进的旋律形成对比。

  旋律的节奏也比前后两部分紧凑,更具有跳动、活泼的性格。同时,音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因素,它从低音区开始,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两个高音区之间。但这些并非是形象上的对比,因为第五段的主要材料是从第三段中间部分开始的材料发展而成的。同时,第五段的第四乐句,基本上是由第一段一头一尾的材料综合而成。此段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音区音色的对比使人联想起天水一色的意境。

上一篇:赏析 春江花月夜下一篇:解读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