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古诗评价(2)

2018-07-16春夜喜雨

  从介入的角度看,作者对春雨的态度、判定和鉴别是通过自言表达出来的。全诗仅凭“喜”和“好”两字就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感情和对春雨的评价,但除了这两处之外,我们几乎找不到其他显性表达评价的词语。全诗的评价意义是否只限于此?“毋庸置疑,这些容易识别的词汇本身的确具有评价功能,但它们并不是评价意义的唯一体现形式,因为评价意义也可以通过隐性的方式得到表达”(朱永生,2009:2)。“所谓隐性方式,就是通过使用那些貌似中性但隐含评价意义的成分和句式而不是那些明晰的话语标记来表达评价意义”(朱永生,2009:2)。下面来探讨诗中其他评价意义的表达。

  从“好”字往下看,“当春乃发生”与“知时节”相联系,表示当万物需要滋润时,春雨便来了,这是对春雨好的进一步说明。文章的后三联与诗题和首句不同,没有表达“喜”、“好”的显性评价语言标记。第二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指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着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此处的描述与对春雨的评价有何关系?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转引自陈才智,2005)所以,此联其实还是在说春雨的好。第三联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句形成对比,而且现出春天雨势的平和,也突出了春雨的好。与此同时,诗人的喜悦之情的程度循着盼—听—看的线索渐次加强:因为干旱久无雨,作者渴望降雨;雨降下来了,作者侧耳倾听,听到雨在春夜里延绵不断时,非常高兴;知道雨意正浓,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后满城春色的美景,更加乐上心头。  这样的描述,使读者逐渐清晰明了作者对春雨的态度的程度。全诗中,作者不但巧妙地将自己关注农村田园的悠悠情怀与欣赏春夜雨景的愉悦心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将自己的情感渗透隐含在字里行间,达到通篇不漏喜字,处处充满喜悦的效果。

  由此可见,这首诗的评价意义的隐性成分隐含在对事物所做的客观描写中。同时,由于此诗的评价意义多为隐性,所以作者的介入程度较低,语篇所显示的客观性较高。这是原文的一大特色。

上一篇:古诗解析春夜喜雨下一篇:春夜喜雨古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