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指导(2)

2018-07-17杜甫

  (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1.释“连”“向”“青冢”“紫台”

  “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2.比较杜诗对昭君一生悲剧的概括与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有什么不同?

  《恨赋》中的描写只侧重于明妃去时悲伤与相会无期、流落绝域的感慨。而杜甫的这两句诗,由“一去”(离别)到“独留”(死去),用时间的跨度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由“紫台”(汉朝)到“朔漠”(胡地),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祖国故乡的痛苦。“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

  (再写不幸,兼写帝王昏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1.释“省识”“春风面”“环佩”。

  “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ě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ǐ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春风面”通感手法,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环佩”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2.这两句联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

  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3.诗人本人的命运与之有何相同之处?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上一篇:杜甫《春宿左省》解析下一篇:杜甫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