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教学设计

2018-07-20杜甫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笔法,即对写法。

  2、品味诗人的“炼字”,学习“诗眼”。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眼,体会其深刻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月在古典诗歌中可以说是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意象,远离亲友,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是通过那一轮明月千里寄相思。望月思亲成为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关于望月思亲的诗,不胜枚举。

  二、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环。曾经在长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他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民,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称“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三、整体感知

  1、齐读,正音,把握节奏。

  2、教师范读。

  3、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的第二年,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后离家北上,企图为平定叛军出力,但起程之后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一个秋天的月夜,诗人写下这首诗歌。

上一篇:《杜甫 不见》阅读答案下一篇:《杜甫 赠卫八处士》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