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楹联的小故事

2018-07-21对联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我们也应该要传承下去。

  楹联的小故事篇一

  穷秀才妙对夺魁

  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场上徇私之风盛行,以至于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决心赴京城,再试一次。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秀才纵然历尽千辛万苦,日夜兼程赶路,谁料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脱口便说: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一愕,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考生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以其他为题,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于是,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非这位联对高手莫属了。

  楹联的小故事篇二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皇帝把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并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上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后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间,京城士人大哗。清朝入关后,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他生日那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只见他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奠洪的诔文,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犬,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节时,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为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那位小辈看看他,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脸胀得绯红。

上一篇:楹联故事下一篇:楹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