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范仲淹(3)

2018-07-20范仲淹

  首战西夏:攻守之争

  正在范仲淹以为自己要终老在被贬的途中时,北宋西北地区崛起了以李元吴为首的西夏党项人,他们纠集了十万军队,开始进攻北宋的西北边防。由于北宋西北边防军已经有30余年未经历战火,且多为内地士兵,平时思乡情深,战时无力战斗,士气极为低落,因此被西夏军打得节节败退,北宋丢失了大片领土,朝野震惊。

  在此紧要关头,仁宗终于放下了面子,启用能臣干吏抵挡西夏大军,他封夏竦为主帅,韩琦为副帅,又由于韩琦的举荐封范仲淹为副帅,统领西北边防军。范仲淹来到西北后,了解到宋军军务废弛的现实,主张先稳固防守,待敌出现破绽时再予以进攻。而他的好友夏竦、韩琦却认为大宋岂能任由小小的党项人如此肆无忌惮地进攻,应该集重兵与西夏军决战,并直捣西夏的首都宁夏银川。

  虽然范仲淹极力反对进攻,但他在西北军毕竟人单势孤,公元1041年(庆历元年)正月,韩琦率宋军开始对西夏进军,并寻求与敌军决战的机会。

  双方在六盘山麓好水川一带遭遇,宋军中伏兵败,16名主力战将和一万余士卒战死。

  当时的宋朝虽号称鼎盛,但那只是社会经济层面上的,在军事上,宋朝社会上下极度鄙视士兵,更有地方军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逃兵的事例出现,简直把士兵当成了囚犯。在朝廷上,宋朝也是重文轻武,武将只管打仗,不得参与战略方针的制定,甚至不能参与军队的训练,这些都被文官所把持。在战场上,兵不识将,将不认兵,军队毫无凝聚力可言,一些最基本的协同作战理念都没有,列阵御敌时一旦被敌军冲乱阵型后便再也组织不起反击,军队变成了难民,只知道一窝蜂的逃跑。

  而北宋在西北设立的堡寨更是由于长期和平而年久失修,兵器铠甲全部腐蚀,甚至出现士兵持枪上战场,稍一用力枪杆便折断的现象。以如此军人使用如此军械,想一战击败以铁骑著称的西夏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范仲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极力主张防守。

  而范仲淹提出的防守策略正是在他对比了敌我双方国力、军力等多方面因素后的最佳战略。西夏建国不久,国内毫无生产能力,所有军费开支甚至包括民用开支都需从宋朝掠夺而来,一旦这条财路断绝,西夏受国内经济实力制约,必然无法再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发动侵略,这将是西夏的一个死循环。而宋朝却国力雄厚,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在边界多筑堡寨防御,同时勤练士卒,选拔将领,团结周围少数民族为己用,再发展屯田以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只要防住西夏军几年时间,敌人自然崩溃,而宋军却可以极小的代价达成战略目的,这正是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一篇:范仲淹的科举观下一篇:《范仲淹立志苦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