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方案及阅读训练(2)

2018-07-12观沧海

  二、 朗读诗歌:

  百度视频:然后自由诵读。

  三、 赏析诗歌

  1. 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注释: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百度图片搜索碣石山:上的情景。

  2)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3) 这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学习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 注释: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 译文: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 这几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波涛汹涌,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再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宏伟气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是实景。

  3. 学习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高一语文《观沧海》微课设计

2.初中《观沧海》教案设计

3.《观沧海》初中学案

4.《观沧海》艺术特色

5.《观沧海》写作背景

6.《观沧海》阅读练习

7.《观沧海》教学实录分享

8.《观沧海》经典教案设计分享

9.《观沧海》教案设计分享

10.《观沧海》教案范例

上一篇:观沧海读后感400下一篇:观沧海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