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备课案(3)

2018-07-20观潮

  探究学习: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探究学习: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5.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6.《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探究学习: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选题设计

  1.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已是一种人文景观,试选几篇观潮诗文,研究一下不同作者的描写重点和审美情趣有什么异同。

  研究方法:

  (1)从不同朝代进行比较研究。

  (2)对不同作者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3)按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研究。

  (4)按不同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5)以诗文的不同体裁分门别类作比较研究。

  (6)把相关诗文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作比较研究。

  参读书目:

  庄周《庄子·外物》;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枚乘《七发》;

  盂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柳永《望海潮》;

  郑獬《观涛》;

  潘阆《酒泉子》;

  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

  吴自牧《梦粱录·观潮》;

  周密《武林旧事》。

  2.近十年观潮情况研究,分析当代人观潮的审美重点在哪里,与古人有何区别。

  研究方法:

上一篇:关于盐官观潮景区下一篇:观潮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