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课堂实录(4)

2018-07-17归园田居

  (四)

  “你的解释忘记了吗?”听完后老师问

  学生说:“忘记了”

  老师又说:“诗已经懂了吗?诗懂了就把解释忘记,解释是拐杖你以后再读陶渊明这首诗的时候不要用解释来说,要直接用他的诗句来说”学生更专心地听老师来解释为什么要“把解释忘掉”

  “但是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感情还没出来,为什么呢?是不是还不够理解呢?我这里有一组思考题”老师让学生看大屏幕,出现的第一个题目是:诗人“晨兴夕归”的理想及目的是不是为了“草稀豆苗盛”?

  “不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你认为不是,那么他的‘愿’是什么呢?”老师问

  “他是为了能在大自然里生活,过一种悠闲的生活”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好的第二个问题是:这首诗是否刻画了一个辛勤农夫的形象?”

  学生又纷纷摇头说“不是”,“那是什么呢?”老师再追问

  学生又陷入思考,有一个学生把手举起来,老师请她说,她认为“刻画了一个想回到大自然的官员的形象”

  “官员?应该说还是不是官员了?他已经归来了,就不是官员了其他学生也应和着,赞同老师的说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古代的时候叫做‘士’,‘士大夫’的‘士’有学问的读书人叫作‘士’”

  “好,他刻画的不是一个农夫的形象,因此这首诗能不能理解为辛勤劳动啊?”

  “不能”学生回答

  “其实,核心问题就是这一问,‘但使愿无违’中的‘愿’,你认为是什么‘愿’?”老师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学生开始投入思考

  后面一个女生要发言,老师走过去,她说:“不愿在浑浊的世界里失去自我”

上一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鉴赏下一篇: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