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芭蕉花》原文及读后感(3)

2018-07-20郭沫若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写于福冈

  摘自: 原载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晨报副镌》

【郭沫若《芭蕉花》读后感】

  郭沫若的《芭蕉花》中讲述他和年幼的哥哥在芭蕉花极稀缺难寻的状况下,为了寻找芭蕉花给母亲治晕病,寻到离家不到半里地的一座天后宫的一座散管里,发现了芭蕉花,当时管中无人,他们兄弟俩费尽了力气翻过窗去摘下了芭蕉花,送回去献给母亲。正当我为他俩找到芭蕉花而开心为他们小哥俩的一片孝心感动不已时,下文却出乎我的意料。当他们的母亲知道芭蕉花的来历时,不是为找到芭蕉花而欣喜,却大大生地气,立地叫他哥俩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不一会他们的父亲也晓得了,他又把他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他们一阵.....最后“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看到这里,我几乎泪眼模糊 ,为他们父母的行为而感动!他母亲病得那么重,不肯贪得一枝能治病的芭蕉花!为了让孩子成为“争气的孩子”,宁肯舍命相抵(“倒不如病死的好了”)。父亲也没有为了妻子的病情念及孩子的孝心而原谅孩子收下芭蕉花,也如他们的母亲一样对孩子严加管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郭沫若成为了郭沫若的原因吧!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良好品性,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想想自己,该努力的实在多矣.......

上一篇:郭沫若《死的诱惑》原文赏读下一篇:郭沫若:为曹操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