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课文主要内容解析(2)

2018-07-21郭沫若

  2、静夜: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幅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涵着诗人无限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正是诗人眷怀祖国、感叹世事的心灵投射。

  这首小诗共两节。

  第1节,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这为诗人下面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第2节,写天上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的不再是牛郎织女,而是传说中的鲛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珠的传说人们也许就比较陌生。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是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两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两诗的比较:

  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胸怀──此时,现实不复存在,宇宙在他心中。两诗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就像那闪闪的星光,那淡淡的月色。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他何尝又不是在对月流泪?他为何那样孤独,那样无望?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他一定很想回到温暖的人间吧……诗作留下的空白尽可由读者自己填补。

上一篇:徐志摩《一星弱火》赏读下一篇: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