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炼字的十个切入点

2020-04-26古诗

  自从高考诗歌的考查由客观设题变为主观题设题后,炼字就成为高考古诗鉴赏中命题的一个常见题型,几乎每年都会在试题中出现。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典型题目,概括出解答高考古诗炼字的十个切入点,与大家研讨。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例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005年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分析:如果从词语的表现力来看,“绕”是动词,“晓”是名词,一般来说动词的表现力会强一些,所以,在分析时我们可以肯定“绕”用得好一些,然后从他具体描写的内容去加以分析,如,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分析:“又”字是一个副词,副词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范围、程度方面去考虑,结合上联中的“却到家”,可以知道这里“又”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1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2007年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分析:分别是“明”和“出”。“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更加有层次感。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分析:这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而这种情感是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交情得似山溪渡”,因此可以推知诗眼是“交情”。

  例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上一篇:关于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下一篇:为什么古诗文中要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