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有关于春天的古诗(2)

2020-04-26古诗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久别离

  唐代:李白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译文

  自从分别以后,不知几个春天没有回家了,又是个温暖的春日,隔窗望去,樱桃花已经开放了。这时远方又有书信传来,开启后不禁让人嗟叹不已。至此伤心肠断,悲痛欲绝。女子头发浓密如云,因为她愁绪万千,像旋风吹动雪花那样绵绵不断,她实在懒得梳理。去年寄书回来,就说要回来了;今年寄书重新诉说将要归来之意。东风啊,你捎去女子的思念,使其早些归来吧。等待其归来其却迟迟未归,实在是百无聊赖,只见满地落花堆积,青苔蔓延整个台阶。

  青门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译文

  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

  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句,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作者伤春叹别之情。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赏析

  此诗句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作者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作者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句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句里,作者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句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句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作者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句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作者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作者感物,联类不穷。”诗句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作者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句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作者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句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句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句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句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句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句,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李白的这两句诗句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作者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作者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作者的感情化身。

  与李白的这首诗句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对照之下,两诗句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句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先说送别之人不忍折损杨柳的枝叶,再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作者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译文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句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作者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作者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全诗句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搜集有关于春天的古诗】相关文章:

1.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2.搜集有关母亲的古诗

3.搜集有关爱国的古诗

4.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5.搜集春天的古诗手抄报

6.搜集爱国的古诗

7.搜集春天的句子

8.搜集有关爱国的古诗句

上一篇:端午节的故事介绍分享下一篇:搜集雷锋的故事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