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他还是离开了体制:从索加回到县里,当上了宣传部长,但实在不喜欢,最后保留薪水去干环保了。2008年,县里下了规定,像他这种成天到处乱跑的人,被退休了。
扎多和朋友发起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一心一意走NGO的道路。
他们做了很多项目,都围绕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保不同,扎多用力在“绿色社区”。他不觉得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得把当地人民弄走,因为藏族人的生活习惯乃至宗教信仰,都天然地和生态保护契合。
三江源协会主要工作人员就4个:扎多(秘书长、全面工作)、欧要(行政主管)、亚卓(财务,在玉树,项目总协调人)、扎拉(拍摄、主要是流动车项目)。
协会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教育当地牧民如何做环保。对于这点,欧要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显然,做社会基金更容易被人看到,比如盖了多少楼,捐助了多少小学,而环保10年20年都未必看到成效,甚至我们这一代人都看不到成绩,但还是要去做。
2009年底,三江源协会得到了李连杰壹基金“典范工程”的支持,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
这笔钱他们用在了3个项目上:一、绿色补偿:真正让村民自主决定如何操作,如何运作,事实上相比于给钱,藏民们更喜欢把环保的权力放在自己手中。二、黑帐篷学校:选取对环保感兴趣的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三、流动车计划:主要是宣传环保理念。他们一到当地就放电影,吸引人来,给牧民DV,让他们拍,最后剪辑放给他们自己看。
今年还有一个项目,绿色健康,培训赤脚医生。每个队选几名,总共十几人,请玉树当地老藏医授徒,然后主要提供一些医疗设备,由台湾的一家基金会赞助。此外还有“绿色职责”,由香港培才教育基金会赞助,每年选取十几个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每人2000元,但是要求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哪怕是教弟弟认字。
在藏区做环保很难,受现实条件所限,很多活动无法开展,比如高原反应就能赶走大部分人。语言障碍也是一个大问题,但对于扎多他们来说,这片土地就是自己的家乡,他不是扎多秘书长,也不是扎多书记,就是这片土地的儿子。
他在很多村子做完项目后,和一大帮人都成了朋友,以后村子里的人会给他打电话:“喂!扎多,我女儿有个麻烦,你能不能帮忙?”
做了以后肯定是没完没了的联系,这是扎多所乐意看到的。草原上举行赛马会,一定要扎多出席,尽管他早已不是什么领导,但老人们会说,扎多还没讲话呢。这份荣耀是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