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2)

2018-07-20韩愈

  韩愈讲的仁义道德不“吃人”

  在《原道》中,韩愈开篇讲的就是“仁义道德”。“在长期的流传当中,韩愈所说的‘仁义道德’都变了味。像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是,满本的仁义道德,但字里行间都是写着吃人。我们现在应该回归到它本身的意义上来。”吕玉华说,“博爱为仁,以仁去做事就是义,以仁义为走向就是道,内心充满仁义的标准就是德。由此来看,一个内心充实完善的人,是不需要去喝心灵鸡汤的。”

  相对来说,仁和义是确定的,道和德却是虚的。比如“盗亦有道”就是不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属于小人之道。“韩愈说的德也有凶有吉,比如搞自杀袭击的恐怖分子,他们内心肯定也是有德而强大的,但这个德是凶德。”吕玉华说,韩愈之所以在《原道》开篇把仁义道德拿出来说,是为了和佛教道教的“道”区分开。

  道教要成仙、长生不老,要去养生修炼,最终目的是清静无为白日飞升。佛教也差不多,讲求脱离苦海。韩愈反对这两家。他认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以仁义为基础,不仁不义空谈道德肯定是不对的。

  同时,佛道在唐朝流行,还因为有许多捏造的传说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道教有人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或许还有点史料依据。但佛教也说孔子是如来弟子,则缺乏根据了。但是对于广大百姓来说,他们只喜欢奇怪新鲜的言论,并不在意这些言论真实与否。就好像现在朋友圈、聊天群里传播的那些所谓“惊天秘密”“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的确让人忍不住想看一看,但真看了之后发现,里面错误百出。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信。

  于是,韩愈就从佛教的去君臣父子关系开始批驳,认为如果人人信佛,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没有了,也没人从事生产,国家也要没了。而我们都是儒家的人,不需要找什么外在的信仰和道德去扶持内心,那样的话就是把自己狭隘化了,势必看别人的眼光也会偏激、极端。

  虽然韩愈的思想今天看来是有偏颇的,但由此生发,可以对当下崇拜大师的人们上一课。

上一篇:韩愈《给陈给事书》下一篇:元稹写妻子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