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把《红楼梦》细细品味了三五遍,小说对比着影视剧一起看的,另外也对比着一些红学砖家的评论,去体会一些心得。不是说我有心研究这玩意,也不是说我考究原著作者写红楼的本意以及第五回中人物结局的安排,亦或者对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是想要揭示的现实黑暗与政治斗争之类的。对于众砖家的拍砖,实有一些不同观点,憋在心里也确实不快。
现在的我们一代的青年,自打小时候开始就是按部就班学习着国语,一本语文课本学习了几十年,不管是现代文,抑或唐诗宋词抑或文言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于文中某个字眼用的好,或者某个词在当篇文章中不可替代,再就是通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想说,学习国语,一直都在被误导着,要么断章取义,要么一面之词。对文章的作者而言,的确就是因为当时的某件事某件事物有感而发即兴做篇文章,亦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某个任务不得不去做一篇文章。
扯得有些远了,但是这也是我想说的东西。纵观《红楼梦》全本,抛开什么什么本,什么什么批,单就现在的通行本而言。作者曹雪芹先生的生世经历了大富大贵到穷迫不堪,或许这就是他写红楼梦的起因,亦或者他个人的写照。《红楼梦》全本都贯穿着神话色彩,真事隐云云,情可情通篇。为什么现在很多砖家在研究评论时候非得以当下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人物的出场及结局呢?
这里就只说秦可卿与林黛玉俩人结局。抛开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非同作者所著的问题。在小说第五回,宝玉偶然就寝于侄媳妇秦可卿卧室,随即梦游太虚幻境,很多正册副册以及红楼梦曲对通篇人物性格事迹简单介绍并预言人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