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20回读后感

2018-07-20红楼梦

  《红楼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的第四回,早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读过,当时老师无非是强调官官相护,封建社会的腐朽云云。这次再读,读到的更多则是在籍贯回避的制度下,流官对于当地胥吏的严重依赖,以及在职官员跟地方宗族士绅之间的互动关系。清代的籍贯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朋党和割据态势的可能性;然而对于该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非本土成长的流官,往往会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隔膜,甚至一无所知,反而会加大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胥吏的依赖性。而如何处理跟地方宗族士绅势力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考量官员执政成绩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读第四回,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与秦钟相遇这段,值得细细玩味:表面上看,两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因欣赏对方而自惭形秽,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宝玉的自惭形秽是在秦钟高雅人品之下对自身人品学识的自我否定,而秦钟的自惭形秽则是指向自己的贫寒出身,不能与宝玉亲密相交。在宝玉看来,自己的所谓高贵出身是附着于自我主体之上的附带物,它使得自己不能早日与秦钟相识;而在秦钟看来,宝玉的高贵出身、华贵装着,则是宝玉主体性的一部分,共同成为自己自惭形秽的理由。宝玉因秦钟的“高雅”人品而自惭形秽,然而这种“高雅”只是宝玉一种自我投射的感觉,而所谓“高雅”的秦钟看待宝玉的方式,恰恰是世俗化的。按照自己读这段的理解,宝玉与秦钟之间的亲密,从一开始就带有错觉与隔阂,不可持续,不知书中接下来的描述,会不会映证我的判断。

上一篇:高一红楼梦读后感下一篇:红楼梦黛玉葬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