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3)

2018-07-16将进酒

  (多媒体展示李白主要经历)

  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44岁  被排挤 “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

  62岁   卒

  师:通过李白的主要经历和我们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知道李白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报效祖国,那么大家想想李白为什么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呢?你认为他“愁”什么?这种愁为什么又会是“万古愁”呢?

  生:我觉得是他怀才不遇。

  生:我认为他还愁“人生短暂”。

  师:那为什么作者说“怀才不遇”“人生苦短”是“万古愁”呢,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有如此之愁?

  生:屈原

  生:苏轼

  师:苏轼是李白之后的人物,应该说历史验证了他这种说法。

  生:孔子。他面对时光流逝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师:包括前面提到的屈原也是怀才不遇,自投汨罗,刚才说的苏轼也发出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呼喊,还有后来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慨叹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一生如此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下面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来读一遍这首诗,然后同学们也读。

  (板书:悲壮)

  (教师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交流。

上一篇:李白《将进酒》译文与赏析下一篇: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