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文课堂流程记录(5)

2018-07-16记承天寺夜游

三、赏夜游之景

  师:念,亦,寻,无与,相与,这都是很普通的词语,可是,在苏轼的笔下,却有了丰富的意蕴。可见文字在苏轼的笔下,真的就是一群听话的绵羊,而苏轼就是那个指挥若定的牧羊人。他只不过把普通的文字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就立即显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苏轼和张怀民看到了什么景物?

投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请一位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院子中的水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师:大家对他的翻译有什么意见?

  生:院子中并不是真的有水,而是月色如水,他忽略了一个“如”字,如,是好像的意思。

  师: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他把苏轼给骗了,他太清澈了,使苏轼误以为,地上的竹柏影,是水中的水草。请问这位苏轼同学,你在水中游泳的感觉怎么样?

  生笑。

  师:按照平常的说法,这个句子还可以怎么说?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也如水中藻荇交横。

  师:注意,也作为一个语气组词,只在句末出现,这里就可以省略,变成这样:

投影: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师:月色如水,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比喻,并不是苏轼的独创。早就有人写过,唐朝的赵嘏《江楼感旧》就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歌

投影: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师:苏轼这个写月亮的句子有何妙处?

  生:我觉得显得月色很皎洁很轻柔,像水一样。

  师:但是,这不是苏轼的首创,最起码唐朝就有人写过了,苏轼不可能没有读到过赵嘏这首诗。

  生:我觉得是这样的,月色如水,地上的摇曳的影子给了苏轼一种藻荇交横的错觉,然后他抬头看看天,发现一轮明月高悬,立刻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竹柏的影子啊。所以,“盖”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味道,说明苏轼当时真的被月亮骗了,也说明月色太像水了。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味道。

  生读。

  师:把“盖”字读得长一点,似乎在思考一样。

  生再读。

  师:一个盖字,就传达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意味。

上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