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

2018-07-16记承天寺夜游

六、有味地赏析

  不光月色美,还有好多的美点。〔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相与步于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默契之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5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探究情怀

  1、一起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3、你认为文中“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

  5、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赞颂一下苏轼的旷达胸襟吧!出示板书填空:的旷达胸襟(积极乐观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慕名利,坦荡豁达。)

  7、(板书)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旷达胸襟

  8、什么样的人才能悟到这样的境界?(热爱生命、逆境坚守)

  9、请大家再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齐读课文)八、回味内化,点拨延伸

  1、诵读改编的诗文,让我们用悟的心态再来观照一遍文章,感悟一下作者和自我。《游承天寺》

  欲睡难眠月入户,

  欣然相与步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

  何夜无月少闲人!

  2、苏轼完美的人格,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导师。

  九、结束语: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面对困难,苏轼用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用他“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旷达、用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穿越千年时空映照了我们,也祝愿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能像东坡那样,心灵永远澄澈明净,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课程教学实况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教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