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通用(2)

2020-05-27季羡林

  母亲,是先生一生中觉得最愧对的人,也是最最思念的人。无论是遇到困难、遇到伤心,抑或是遇到快乐,先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母亲。当他离开故国将要远行时,首先想到别离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其实,那个时候先生的母亲已经离他而去两年多了,而在母亲去世前他也有8年时间没有见到母亲了,想来这对一位游子来说是莫大的遗憾和伤心。我们不知道这8年母子没有相见的确切原因,但是我们能够体会这8年对于母亲的煎熬对于游子的困扰。《去故国》让先生有一个机会去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它远胜过一个普通游记的意义。

  《听诗》,一个崭新的话题,但却是先生难忘的一段记忆。听,是先生文章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光《听雨》先生就写过两篇文章,而写于1936年的《听诗》应该是先生听系列最早的作品吧。

  对于听诗的兴奋,先生有过一段生动的记述:

  “终于盼到念诗的日子,从早晨就下起雨来。在哥廷根,下雨并不是什么奇事。而且这里的雨还特别腻人,有时会连着下上七八天。仿佛有谁把天钻上了无数的小孔似的,就这样不急不慢永远是一股劲地向下滴,抬头看灰黯的天空,心里便仿佛塞满了棉花似地窒息。今天的雨仍然同以前一样,然而我的心情却似乎有点不同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仿佛正有一个幸福就在不远的前面等我亲手去捉;在灰黯的不断漏着雨丝的天空里也仿佛亮着幸福的星。”

  文中可见先生的兴奋和期盼!而这种兴奋和期盼也是属于游记范畴吗?我很困惑。对于编辑选文的动议实在不敢苟同。

  《重返哥廷根》印象最深的是两首唐诗,第一首就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火车一停,我飞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诗涌现出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儿童相看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怎么会涌现这样一首诗呢?我一时有点茫然、懵然。但又立刻意识到,这一座只有十来万人的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第二首就是杜甫的《 赠卫八处士 》。

  当再次回到哥廷根后,很多故人的记忆涌上心头,但是,季先生反而不敢打听他们的情况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借用一句唐诗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担心,因为,毕竟已经离开哥廷根35年了,故人的离去在所难免,但却不忍知道真相。

  当见到自己昔日的恩师,围坐在一起时,季先生又想到了杜甫的诗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不易相见,像参商两星一样难得相遇,有了相聚的时候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再次回到哥廷根,季先生激动万分,这里在他心目中就是自己的故乡,于是他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曾在这里度过整整十年,是风华正茂的十年。我的足迹印遍了全城的每一寸土地。我曾在这里快乐过,苦恼过,追求过,幻灭过,动摇过。这一座小城实际上决定了我一生要走的道路。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要在我的心灵上打上永不磨灭的烙印。我在下意识中把它看作第二故乡,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

  一定程度上这已经不是游记了,这是游子归来的亲情自然流露,是亲人相见的互诉衷肠,是再次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总之,这并非游记,这是亲人相聚的难忘记忆。

  没有收入这个集子文章有些给人印象深刻,《忆章用》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写于1946年,那个时候先生已经回到国内在北大任教了,但是文章记述的却是他在留德期间的事情。

  章用,又名俊之,是季先生在哥廷根求学时的同乡,在哥廷根,他们有过一段短暂的交往,这篇文章就是纪念章用的。文中有大量风景描写,这是其中生动一段:

  “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出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画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的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这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染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上一星星的鲜红,给这惨淡的秋色涂上一片凄艳。”

  想像一下季老所描绘的那片秋色山林吧,“颜色”令人心驰神往,“凄艳”让人黯然神伤。这种黯然神伤就是先生对逝去的友人章用的怀念。

  《忆章用》里大段的景色描写都是伤感的,触景生情,把景色描写的美丽更激发了对曾经一起赏景的友人的怀念。也是读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听诗》中陪同先生前往听诗的朋友就是章用,可见二人在留学期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

  先生一生都在远行,但却一生都想回到人生的起点。

  在《去故国》的结尾,先生有了这样一段感慨:“我看了在豆棚瓜架下闲话的野老,看了在一天工作疲劳之余在门前悠然吸烟的农人,都引起我极大的向往。我真不愿意离开这故国,这故国每一方土地,每一棵草木,都能给我温热的感觉。但我终于要走的,沿了自己在心里画下的一条路走。我只希望,当我从异邦转回来的时候,我能看到一个一切都不变的故国,一切都不变的故乡,使我感觉不到我曾这样长的时间离开过它,正如从一个短短的午梦转来一样。”

  无论走多远,心灵总是希望回到那个年轻时印象中的故园。

  游子在外,心归故里。  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篇3

  听季老叙述自己的一生,去了三十多个国家,精通九国语言。

  让我不走觉得同样是人,差距真的是人猪的差距。人终会成为历史,在时间轴里大多数人是留不下什么的。

  这次回家,不如上次有耐心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家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奶奶在一旁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喜欢了,甚至会觉得不如独处。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想起回家来的时候,奶奶那么热的天才门口等了两三个小时。对比一下自己的态度,很是不对。  回来之后帮奶奶洗澡洗头发,可总觉得做的不够好,总觉得心思不如以前了,多少有些义务的成份在里面。

  去了姥姥家,姥姥认不出来我了,问我家里几口人几亩地,看样子是彻底不认识了。半年的时间,变化就这么大。回家四天了,时间过得好快。好像回到学生时代,漫长的假期看不到头,自在的日子不用算计,不用算计在家的日子还有多久,因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可以用来享受。

  都说孩子有出息了不在家了未必是好事,不能陪你了,最多提供物质帮助。我不想这样,喜欢用心去孝敬自己的爸妈,让别人为自己现在得看法后悔,为爸妈也为自己争口气。

  家里的风气好乱,希望自己不要被这种社会风气有所影响,做个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人,爱家人爱父母!

  在家的日子,可以把工作中的竞争暂时抛开一点,却做不到彻底。总是告诉自己不要挣名利,不要虚荣,却觉得自己不够自信,只有工作让自己有信心不自卑。看来修行差的还很多,修身的路还很长很长。

  耐心,对人对事对这个社会!

【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通用3篇)】相关文章:

1.季羡林《一生的远行》简介

2.《一生的远行》季羡林

3.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

4.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5.关于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6.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7.季羡林先生的品格名人故事

8.季羡林先生的品格故事

上一篇:朱自清《春》读后感(通用6篇)下一篇: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