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2)

2018-07-21兰亭集序

  二、检查预习

  根据我们对本文的预习,我来考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疏通文意。

  1、夫人之相与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句首发语词,实际是人相与(人与人相交往)。

  2、修禊事也 (动词,做、举行)

  进行修禊活动(一种驱邪的活动,到河边搞祭祀,沐浴,目的是为了驱除不祥,祈福)。

  3、其致一也 (一致)

  他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人与人相交往,转瞬间就度过一生。

  今义:低头或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5、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译文: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呀。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

  7、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8、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译文:也将对这篇文章有所感受吧。

  三、分析文本

  (一)、抽一学生朗读。

  1、思考:本文中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分别是哪些?

  教师明确:乐、痛、悲(板书)

  2、那么作者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分别是什么呢?

  落实:问题一: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教师提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四美具,二难并”,“四美具”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指主客难得在一起,指人才聚集。

  那么我们在这里套用这句话,分别指出“乐”之由。

  教师明确:

  (1)、良辰:暮春之初。

  暮春是三月。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具体落实在句子上表现这一天的天气状况的句子:板书: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这体现什么之美?板书:气候宜人。

  (2)、美景: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即当时的会稽郡山阴县距离城西二十余里有个名兰渚的胜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教师板书。

  A、“修”指的是“高”,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翠竹。

  B、(译文: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省略句)

  主体是山水,这里体现的是环境之美。

  (3)、赏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如何表达?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rdquo;

  A、译文:(我们)抬头纵观天地的广大无边,低头俯察万物的兴盛繁茂。当然:照定语后置的正常语序应该译成:(我们)抬头纵观广大无边的天地,低头俯察兴盛繁茂的万物。

  B、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所以游目骋怀 (动作使动,使……放纵,使……奔驰)

  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

  D、足以极视听之娱 (副词作动词,尽享) 之:的

  尽情地享受观赏和倾听的乐趣。

  E、译文: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观赏和倾听的乐趣。(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锝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F、信可乐也:实在是快乐啊!

上一篇:《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及反思下一篇:《兰亭集序》微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