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戏剧中的女性形象(2)

2020-06-27老舍

三、解放女性

  解放后老舍应邀回国,感叹新中国的变化,创作了大批歌颂新社会的话剧。其中描写大跃进时期工地建设的《青年突击队》中的工人王学仁的徒弟李二明强壮,机警,积极。对于突击队副队长,师傅王学仁的兄弟王学勤对女工看不上眼的说法嗤之以鼻,说他是“封建脑壳”,同时指出他多出力挑土致使肩膀肿痛的事实,并对他自我夸奖的行为当面批评并劝说成功。同时,担心要强的师傅丢了面子,她在师傅王学仁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形下挑头学习突击队要在小组中实行计件工资的作法予以劝阻,王学仁不顾各方的说法一意孤行,采用了计件的方式,这时李二明与同组的冯福远一起努力,不但积极响应计件制,而且从突击队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经验,为提高小组生产效率作积极的工作。作为青年团员的她接受了党的指示与小组中的破坏分子小孙密切接触,假装与其相恋。尽管因此王学仁对其不满,但李二明仍坚持完成任务看紧小孙,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她并没有将她所知道的关于小孙的破坏行为告诉师傅。最后,凭借其胆识紧随小孙,协助公安抓住了小孙这个间谍,为此她也被枪近距离击中而受伤。在这当中体现出她的机敏和青春的热情,还有一种荣誉感。伤好后的李二明与先前相比更为洒脱。第四幕在王学仁家中,借助于突击队的工作经验成功超额完成任务的王学仁,对于诚心诚意前来讨教工作技术的突击队长刘海清与先前淘气冒犯过王学仁的小陈推三阻四不甘愿教其自身的绝活。李二明指出了王学仁的缺点,并表示:“师傅,你要是不听劝,我要求调到突击队去!”李二明身上的进步性可见一斑。自然作为老师傅的王学仁在工艺上的保守是可以理解的。剧本是以喜剧结尾,李二明也凭借其优异表现得以有机会到上海学习。李二明正是那个时代的虚心学习,处处带头的青年团员的形象。

  《一家代表》反映了解放后的人民为社会主义工作的热情。程明是程家的女儿,立志作护士,一开始在工作上有一些小脾气,不能很好地帮助团结周围的同事,父亲与哥哥相继成为优秀人物当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她积极克服自身的缺点,一年后成为单位的积极分子,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人大代表。其母王雅娴解放前不愿面对是非而信奉基督教,以求内心安宁,解放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爱心活动受到家人和街坊的尊敬成为人大代表。老舍写出这个人物与自身的宗教信仰有关,在南开中学,他为学生团体主讲《圣经》。他的形象,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徒,而且是一个明经通义的宗教活动家。老舍毕生的“宗教”,是民族文化建设,而文化中的更核心的目标又是文艺。他抱基督教的态度,他“以救世的态度为人世的事业”,他富正义感,热情,全身心投入。理想实现,他便是最幸福的人,为这个理想,他甘于牺牲生命。

  《红大院》中的彭六嫂实在、肯干,是街道上的积极分子,每天都为这个大院打扫道路,不满于街道内不积极的妇女和破坏社区卫生的人,但为人和气没过多报怨而是相信能够将她们改正过来。当七号大院的老党员耿兴久来这个落后的“红大院”时,她十分地高兴,努力配合耿大爷和街道居委会为“红大院”摘掉落后的帽子,为真正的红大院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大嫂为人直,积极,对于落后分子同样不满,只是在对于落后分子的改造上缺乏耐心。房东方大妈的女儿方体兰活泼坦率,为人上进,对于母亲的落后行为不满,故而常跟妈妈吵嘴。李敬莲从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到坚强起来的这个过程与方体兰在行动和精神上的支持密不可分。周二嫂热爱劳动还当了干部是红大院中的进步形象。

  解放后的女性还有一部分是经过改造坚强起来的。《红大院》中的李敬莲是方大妈的侄媳,守寡后居于方家。解放后在街道整风运动中参加街道会议视野开阔起来。而后经过方体兰和街坊的劝说,在方大妈的同意下参加劳动,性格坚强起来。徐四嫂好吃懒做,对街坊的态度不友好,用蓠芭隔开了王大嫂的院子,而且常与丈夫徐师傅吵架,整风后在街坊的感化与帮助下有了进步。小唐嫂好花钱为人娇气,整风之后有了改变。

  老舍解放后的话剧多是歌颂之作,创作的如《红大院》、《青年突击队》等在艺术手法上略显不佳,但所表现的热爱新社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话剧中的女性可以说是当时女性的写照,尤其是街道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最为成功。

  老舍的话剧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老舍对于男女平等的接受,同时又带有男性色彩。

【老舍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相关文章:

1.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

2.论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3.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4.《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5.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6.比较《家》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7.李商隐诗中的女性形象

8.简析老舍戏剧中的幽默

上一篇:王昌龄古诗中的女性形象下一篇: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