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离渝赴美背后的故事

2018-07-20老舍

  1946年2月,老舍与曹禺离开陪都重庆,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此事在陪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茅盾说:“老舍先生和曹禺先生,是我们民间文化人第一次出国的两个。”那么,这次出国讲学的为什么会是老舍呢?老舍说:“大概是《骆驼祥子》被翻译成英文之故。”关纪新在《老舍评传》中说:“这是因为抗战结束后,国际的文化交流趋于正常。”蒋泥在《老舍之谜》中却是另一种看法:“老舍第二次长时间出国,是政治性产物。”毋庸讳言,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老舍之子舒乙却看到了更深层的原因,他在《作家老舍》中说“这次正式访问的背景相当复杂”。的确,老舍赴美讲学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近期《名人传记》讲述了老舍赴美背后的故事

  美苏博弈的阴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的政治格局逐渐明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渐渐形成了对垒局面。他们在世界各地争相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中国,苏联人捷足先登。1945年6月9日,郭沫若前往苏联,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二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苏联参观访问了五十天,于日本投降后才回国。回国后,他将访苏日记整理出版,题名为《苏联纪行》,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1945年应邀访苏的,还有著名左翼剧作家、物理学家丁西林。与此同时,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还邀请了茅盾夫妇访苏。美国人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美国有一项称为“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计划”的援助项目,它始于1940年,最初只针对拉美国家。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首次在西半球之外增添了对华关系项目,邀请在教育、公共健康、卫生、农业和工程学诸多领域的精英去美国作学术交流。从1943年到1947年,共有二十六位中国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分四批应邀访美。前三批被邀者,主要是知名大学教授,如金岳霖、费孝通、陈序经、杨振声、林同济、梅贻宝、严济慈、陶孟和等。唯独最后一批,也就是1946至1947年度的入选者,不光有知名学者,还有知名的文艺家老舍、曹禺和叶浅予,他们分别作为中国文学界、戏剧界、美术界的代表人物而受到邀请。由学界而文艺界,美国的“文化外交”寄寓了特殊的新意,而这特殊的新意却笼罩着美苏博弈的阴影。

上一篇:浅谈老舍之死下一篇:《春风》老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