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英国留学日记(2)

2018-10-12老舍

  老舍租住过的房子St.James Garden 31号,于2003年成了英国文物遗产。

  据说此房子和名人十分有缘。二战结束时,一位美国将军曾经住在这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这栋房子的屋顶上举办过演唱会。

  其后,一位著名的英国雕塑家购下这栋房子,并把4楼辟成工作室。这位雕塑家创作的邱吉尔塑像至今仍立在议会广场里面供人瞻仰。另有人说,纪念老舍的这块“名人故居”牌匾镶上后,房子升值不少。

  舒乙讲起当年父亲往事时,满眼含笑。尤其这段在他坚持努力下,让父亲故居挂蓝牌的事,更让他自豪。有观众问及父亲对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有怎样的影响,他说,其实父亲并不希望子女成为作家。在家的父亲也并不和家人交流写作和过去在英国的事。他不多话,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上午是铁打不动的写作时间,甚至在新婚第一天就跟妻子立规矩:早上不要跟我说话。因为这是他构思,写作的时间。而舒乙则自言通过“偷听“父亲和朋友门的谈话成才。父亲和朋友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无所不交流,因都是知识渊博人士,彼此的思想交流碰撞给舒乙不少启发。久而久之,居然成了他的“课堂”。

  “伦敦是大的,马威却觉着非常的孤独寂寞。伦敦有七百万人,谁知道他,谁可怜他……他觉着非常的凄凉,虽然伦敦是这么热闹的一个地方。他没有地方去,虽然伦敦有四百个电影院,几十个戏馆子,多少个博物院,美术馆,千万个铺子,无数的人家;他却没有地方去……他坐在铺子里,听着街上的车声,圣保罗堂的钟声,他知道还身在最繁华热闹的伦敦,可是他寂寞,孤苦,好像他在戈壁沙漠里独身游荡,好象在荒岛上和一群野鸟同居。”  这段文字来自老舍的《二马》,或许也反映了老舍当时的心境和体会。他不是特别喜欢英国人,认为他们傲慢且保守,他曾在文中说过,“我简直没写出几个像样的英国人”。他在英国的日子,或许并不美好。据说还有校方克扣,拖欠工资之说。在LSE讲座现场的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参赞秦刚会后笑着说,他要去调查一下,如果能把这笔欠款找回来,一定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教中文,写小说,翻译名著,编写录制汉语教材,老舍在英国的5年,或觉孤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5年开启了他的文学之路,对他今后的作家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本人也非常怀念在当年的东方学院任教的日子,他曾深情地说过一句话,“唉,希望多咱有机会再到伦敦去,再在图书馆里写上两本小说!”

上一篇:李白饮茶的谜语故事下一篇:复习数学小窍门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