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酸梅汤与糖葫芦》(2)

2018-07-17梁实秋

  有关梁实秋《雅舍谈吃》读后感

  这些年,在网上收了几本美食方面的书,第一本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以前曾经看过几篇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也都出自“雅舍文集”,却印象皆不深刻,可能是源于我的感悟太浅,反倒只记得这本美食书籍。这位与鲁迅同辈的著名作家,谈起的美食都离我们年代甚远。但是,字里行间,都透着上个世纪的淳朴风采,每一样事物,都有着原汁原味的安全,没有现在的防腐剂、着色剂、香精香料,每一道菜,都是用心烹出的美味。

  故乡的美食,想必都是每个人心中无限留恋的东西。那是属于童年的一部分记忆,幽幽的藏在心底,透着对逝去年华的缅怀。梁先生也属凡人,也有着这种情结。开篇第一辑,便是在故乡的美食上大做文章。烤羊肉、满汉细点、锅烧鸡、水晶虾饼、豆汁儿、酪……满满的承载着那个年代北平的饮食风貌。如今的北京,旅游业和餐饮业都极其发达,这些小吃随处可见,有些生意甚好,排上一个钟头也未必能够买到。街坊间,有些老字号依然传承着自家特有的味道,至于是不是仍然带着那丝旧时北平的风韵,就不得而知了。

  故乡的味道虽然难以取代,但丝毫不能阻挡人们对外乡美食的尝试。此书第二辑的“吃在四方”,洋洋洒洒十余篇文章,横扫大江南北的诸多名菜,光是读着,就有走出去旅行的冲动。其中提到的醋溜鱼、佛跳墙、瓦块鸡等,如今都已是常见的菜肴,但印象最深的莫属西施舌。第一次看到这个菜,是在黄澄的《私奔万水千山》,这个旅游达人在旅行攻略里极推这道菜。名字听着有些妖媚、甚至恐怖,实则卖相还是很美好的。它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贝壳类做成的,小小巧巧,外壳是淡黄褐色,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像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如今饮食业日趋发达,“下馆子”也成了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的一个重要途经。全国各地的美食彼此进入新的领地,这些年川菜馆、粤菜馆、湘菜馆、泰国菜馆等等都开始遍布大江南北,美食已经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时代的变迁带来了美食的无边界,甚至无国界,这也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和享受。

  这本书的最后一辑,以“吃东道西”收尾。不以介绍美食为主,大都谈的是一种饮食文化,比如《千里莼羹》、《未下盐鼓》、《大菜》,这些文字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还有几篇带着西洋味儿的《康乃馨牛奶》、《吃在美国》等,大都以杂谈的形式呈现,旁征博引、中西逢源。让读书,也能成就感官与思想的融合。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狠狠在大江南北火了一把,忽然间美食话题成为了焦点。如今,想要查询与美食有关的东西,可以上网、可以看电视,而不再仅仅拘泥于看书。只是不管通过哪种途经,都能带来强烈的味觉冲击,这便是美食的魅力。关于美食,光是看字眼儿,其本身就是令人身心愉悦的东西——美,一切好物的形容词;食,给予味蕾的享受。我想,大部分人,能够抵制得住金钱、美色,却总是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吧。

  美食于人心,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美食于尘世,是一种与名利无关的简单。

上一篇: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溜黄菜》下一篇:张小娴《长夜里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