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所表达的情感(3)

2018-07-21李白

  这一联含义丰富,既直接写景,也间接叙事抒情,内容包含的信息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交代访友的季节----桃花开放的阳春三月;

  2.说明诗人出发的时间;

  3.初步透露出诗人与道士之间友谊非泛泛之交 ---为访友而远行,固然与路程较远有关,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访友情切,急于见面,说明要造访的必定是一位挚友吧.

  4.诗人赶路的心情很愉快

  人逢喜事精神爽,故此所见所闻都有是美的,当然这喜,也是为下文”不遇”的愁而蓄势.访友的心情越迫切.憧憬会面的喜悦之情越浓.”不遇”的愁就更重!筑水库拦截水流,堤坝越高,势能越大----文章的高手就懂得这种”蓄势”之道,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前三句把南宋小朝廷统治下的临安府歌舞升平的畸形繁华景象”扬”到极点.但结尾处发聋振聩的一声断喝,贬斥了苟且偷生,不图恢复中原的南宋君臣.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当诗人怀着高兴而急迫的心情,走进山里,快到道士的住处时,眼前却呈现了出乎料的景象:树林深处时有鹿出现,中午时分却不闻钟声传来(古时有的地方正午鸣钟报时)。看来道士外出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两句诗,明白如话,不加藻饰,如一泓山泉,看似平淡,掬入口中品尝,却有别样的甘冽,“平平常常却是真”疏朗清新的诗风,在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静夜思》中有着精当的表现。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诗仅二十个字,明白如话。但夜深人静,月色如霜(秋凉,心伤)月圆人相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浑若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痕迹。

  说“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清新而又有韵味,主要表现在用字不晦涩,但通过景物烘托环境气氛,委婉地抒发自己访友不遇的惆怅心情。“烘托”是采用绘画技法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有时画太阳,画月亮,并不直接画出其实体,而在太阳或月亮的边缘画上云影、光晕,从而使读者感知到并没有实际画出的日、月之象。在文学创作中,往往是通过侧面描写,巧妙地刻画没有直接出场的主体。

上一篇:分析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下一篇:《妾薄命》李白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