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2)

2018-07-21李白

  然而事与愿违。步入34岁而立之年的李白,除了诗名在外,他也仍属“白衣”之身,并无任何的功业可言。关于这一点,或许李白自己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以李白诗文显露出的才华,是自以为完全能够高登于“庙堂”之上的。在李白写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中,自称是“览千载,观百家”,可见他确实不同凡响。接着,李白又向接任李长史之位的裴长史捎去一封长信。李白在此信里,也是大肆抒发个人抱负,并以一地方官员(郡督马公)赞誉过他的口吻,着重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引自《上安州李长史书》)!

  不过无论是李长史、裴长史,还是马公等,均没有实际给予李白施展其才华的半角舞台。故当李白又西去京都长安,历时两年而“求仕”未果后,不得已回返于楚地。在路过襄阳时,李白听闻襄阳刺史韩朝宗素以喜爱才子而著称,并且还是位“伯乐”式的大人物,便登门拜访,留下了他“毛遂自荐”式的名篇——《与韩荆州书》。在这篇“自荐信”中,李白除了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语,对韩朝宗加以赞扬外,其余的丝毫未改他自负其才的傲气,完全认定他李白不能被官家所赏识,而得进入仕途一展宏图,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此,李白通过诘问韩朝宗,也即向唐朝社会发出了他的第一个问号:“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这句话意译成白话文约是,“您身为大都督长史兼襄阳刺史的韩大官员,为何要吝惜您侯门阶前的一尺之地,不让我李白扬眉吐气、而一展于青云之上呢”?在李白心中,凭借一己的杰出才华,是完全有资格“荣登”于仕途的。他也应该问问这些个负有“举贤”之责的君侯们,“你们有何理由,接二连三地不给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呢?难道你们真的是眼浊不识我‘千里马’吗”?

上一篇: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下一篇: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