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新考(3)

2018-07-21李白

  此节文字殊多“玄机”。《书》中不但称裴长史“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而且引征“时人歌”:“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等等,可以想见这样一位人物岂能是一般的“地方官吏”?“屈佐郧国”一语更透露,裴长史是被贬官来到安州的。更重要的是下文“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一语,果若此《书》作于李白三十岁,则李白自二十岁时即已得知裴长史其人并欲与其结交,当时李白尚未出蜀,由何得知裴长史?当时裴某又在何处?皆无可考据。“今也运会,得趋未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云云,则表明李白此时在安州已与裴长史交往多时,且欲向其“一雪心迹”,又隐约透露种种心曲。接下来是: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过此三者,鬼神不害。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正如学者普遍认为的,李白上此《书》的目的是为雪谤。细细品味文意,此谤又定与裴长史有关系,否则“若事得其实,罪当其身”云云就是无的放矢。但按照传统解释,三十岁尚偏居安陆,未参与过什么重大政治活动的李白能有什么大“罪”需要如此郑重地为自己开脱呢?这也正是洪迈所诧异的:“盖世英姿,能使高力士脱靴于殿上”的李白,“岂拘拘然怖一州佐者耶?”但李白下面“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等语,又说得如此严重,显然不是什么小事。所有这些,按照李白开元十八年上书来推断,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上一篇: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下一篇:李白出生地-碎叶与《上安州裴长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