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士李白所属道派探析(3)

2018-07-13李白

三、李白为什么加入上清派

  正如许多方家所论,李白的一生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但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以访道成仙作为他入仕的突破口。道教为唐朝的国教,尤其在唐玄宗时期,掀起了崇道的高潮,玄宗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在其示范作用下,王公大臣、公主嫔妃纷纷效仿。宰相李林甫请舍宅为观,太子宾客贺知章请为道士,玉真公主成为持盈法师,杨贵妃也被度为太真宫女道士。李白在道教朋友的合力推荐下,曾获得过让他夸耀的三年长安生活,无奈理想与现实是有矛盾的,他的“功成、名遂、身退”的道家理想在当时的太平盛世并无多大用武之地。而且以他狂放不羁、恣肆汪洋的“谪仙人”的性格也不会容于现实,惟有道门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加上司马承祯大师曾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并不是简单的应酬之语,而是从道教相术来说,是对李白能否归入道门的权威鉴定。李白最终入道的行为也验证了司马大师看法的准确性。

  只是在当时还有楼观道、天师道等道派存在的情况下,李白为什么选择加入上清派?这是因为上清派的许多高道频频受到唐朝李氏皇帝的召见和敬重,上清派已成为当时道教的主流,并在全国建立了嵩山、王屋山、茅山、天台山、京畿、蜀中等几个大的传道点。唐皇室成员也以受上清派的茅山道箓为荣。同时,许多慕道之人也都受到茅山宗所传的上清经法的影响,远在蜀中的王玄览等人曾不顾路途的险阻而前往茅山访道求法。既然李白将访师学道作为求仕、成仙的途径,他应该不会把自己放在当时的主流道教之外。况且上清派茅山宗的宗师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擅长著述,像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天隐子》和吴筠的《神仙可学论》都是神仙道教理论的重要著作。这对于拥有文人气质的李白来说,其吸引力肯定要大于别的道教派别。再就是茅山上清派的宗师们熟谙政治,对政治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活动能力,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弟子、上清派第十代宗师王远知历经齐、隋、唐三朝更替而能恩宠不衰;之后的上清派弟子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李含光等都备受唐朝皇帝的宠信。加入此派也正可以帮助李白实现他参与政治的强烈愿望。其实,李白加入上清派就是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536页)的过程中有意接触上清派道门中人和学习此派经集丹法道术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关于诗仙李白的真实生活环境介绍下一篇:李白的婚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