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婉约词的情感与心境(4)

2018-07-21李清照

  透过她的词,我们还可以得知她并不是一个一味贪玩、不知所静的女孩,她也会在“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里,做甜甜的梦;她还会“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独自一人默默地暗想心事。但这种沉默转眼即逝,很快就被新婚的欢愉替代了。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你看,她又现出了从前的活泼俏皮相:“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在另一首《渔家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似的情调。言为心声,这些词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词人在新婚时期,处于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氛围之中。

  正如人们常说的“花无百日好”,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首先遭遇不幸的是父亲李格非,他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被罢官并遣返原籍。受此牵连,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原本恩爱的夫妻不得不饱尝离别的相思之苦。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思恋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自然不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像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句首的“红藕”是《漱玉词》中常见的意想,同一种自然物,在《如梦令》中叫“藕花”,曾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美的享受,而次处的“红藕”其香已残,给人一种衰败凄凉之感。原因是当“藕花”作为审美对象映入词人眼帘时,她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而“独上兰舟”时的词人,已尝到了社会政治的苦果,年纪轻轻的就被人从幸福的爱情伊甸园中赶了出来,她与新婚不久的丈夫象一对被闷棍打散的鸳鸯,其心情的凄苦就不言而喻了。而“红藕”的残香、凉飕飕的竹席,不正是其内心的物化吗?

上一篇:李清照婉约词句中的女性意识下一篇:婉约与豪迈-浅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