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第三章详读(4)

2018-07-16离骚

  一位没牙瘪嘴的银发老妪从人群中挤出来,慢条斯理地说:“大家为啥要开凿这条玉水?为的是给屈大夫濯缨,那么脚下这石板桥,何不就叫‘濯缨桥’呢?”

  老太太的话音未落,又是一阵掌声和叫“好”的欢呼声。

  从此以后,屈原把玉水当成了沧浪河,每天到河边来先濯缨,后洗脚,边洗边哼那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

  屈原居玉笥山期间,生活是清苦的,感情是愤懑的,精神是苦恼的,整日郁郁寡欢,无所事事。他欲读书,情绪浮躁,难以聚精会神;他欲写诗,心乱如麻,漫无头绪;他欲研究学问,纷纭的世事,不愉快的以往,一齐跑出来拦路干扰。既然什么不能干,什么也干不成,便整日浮萍似的四处游荡,有时江边漫步,有时湖畔吟诗,有时与农民田间闲聊,有时跟渔夫扬帆江上。一日凌晨,他倒背着双手在江堤上漫步,推敲着自己的诗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渡船亭的前面。因为天色尚早,这里冷冷清清,无一候船等渡者。他步入亭中,神经质地这儿摸摸,那儿坐坐,眺望着晨雾迷茫的江面,仿佛是在寻找什么,等候什么,但究竟是在寻找什么,等候何人,他自己也不甚了然。过了有一盏茶的工夫,一个人呆在这里实在是没趣,正欲转身离去,忽听得江面上有人在高声呼唤:“三闾大夫请留步!”

  屈原闻呼声而转身,只见江面上正有一叶轻舟斜渡过来,大约因顺风顺水之故,其速若箭,转瞬来到了岸边。这是一只渔船,从船上跳下一个人来,六十多岁的年纪,须发花白,一身渔夫打扮。他来到屈原跟前,谦恭有礼地问道:“您就是三闾大夫吧?”

上一篇:《离骚》中“泽”字注释的探析下一篇:《离骚》课后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