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锦瑟》教学设计(2)

2020-06-17李商隐

  四、 研读 拓宽思维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席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 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五、小结全诗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六、板书设计

  走向内心的浩浩茫茫

  ——李商隐《锦瑟》

  意象 ———————————— 内心世界

  晓梦

  春心 非现实性 扑朔迷离 浩茫

  珠泪 朦胧凄美 无涯无际

  玉烟

  评析:

  1、李商隐的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绮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锦瑟》一诗充分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以蕴含深刻的意象意境来表现内心扑朔迷离情怀,凌老师在充分深入研读作者作品的基础上,将分析体味这一诗歌特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完全准确适宜的。

  2、作为讲读课文,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详解传授,而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对于诗歌的阅读,重在通过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人灌注于文本的思想情感,凌老师这节课是抓住了诗歌文本阅读的这一教学策略组织教学,以音频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解析诗句,通过诵读、知人论世,在教师的点拨下,达到对整首诗内涵的准确把握。

  3、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就文论文,不算本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凌老师没有忽视这一点,在教学《锦瑟》一文之后,辅以李商隐另外两首无题诗,引导学生进而探究造成李诗朦胧迷离特点的原因要素,这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习得,难能可贵。

  4、凌老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教师,她的课堂本身就是一首委婉深情的诗的呈现。且不说她对文本本身的备课探究的深邃,单就她的教学语言就是华美的诗化表达,这是我所看到的教学设计中所少有的,令人不忍辍读。

  5、如果要说这篇设计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课堂上基于对学生学情了解的预设少了一些,也没有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诵读完整地穿插其中。

【诗词《锦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锦瑟》教学设计

2.《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3.《锦瑟》的诗词评析

4.李商隐《锦瑟》教学设计

5.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6.锦瑟

7.李商隐经典诗词《锦瑟》创作主旨

8.李商隐古诗词《锦瑟》的创作主旨

上一篇:《锦瑟》教学设计下一篇: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