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教学设计(2)

2018-07-13鲁迅

  三、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意。

  1、 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听完后用一句话回答。

  明确:要表达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悔意。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

  2、 生默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意

  思考:①本文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一件什么事情?鲁迅先生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①文章主要写鲁迅小时候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粗暴干预的过程,以及成人后鲁迅先生明白了游戏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后的自我反省。

  ②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1—2自然段)“我”看到风筝,触发我的感概,惊异与悲哀。

  (3—8自然段)“我”回忆风筝,反映出我的后悔与自责及内心沉沉的悲哀。

  (12自然段)“我”由风筝触发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四、 赏读第一部分

  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我”思想感情的语句。

  明确;此部分描写了北京的春天放风筝的情况,也描写了自己家乡放风筝的情景。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 探究:

  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我”“悲哀”的又是什么?

  明确: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了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后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上一篇: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练习及答案下一篇:鲁迅珍惜时间故事小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