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5)

2018-07-17木兰诗

  四、《木兰辞》中的称谓

  《木兰辞》里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诗句,有些学者认为,这说明在汉魏六朝时“爷”是对“父亲”的称谓。但现代,“爷”含义成了“祖父”,而“父亲”的概念则由“爹”来称呼了。

  现代鄂东的黄冈黄陂一带,至今依然称父亲叫爷,而喊父亲的父亲为爹。这证明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也许是鄂东人氏。“长兄”这个词,今天在鄂东也沿用着。

  《木兰辞》中的称谓也有好几处交叉使用的情况。“可汗”与“天子”交叉,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这其中的原因是在《木兰辞》创作的时代,汉胡已经开始了融合,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比如说北魏的皇帝,把姓由拓跋氏改成元,那么“可汗” 与“天子”的称谓也就统一了。唐太宗这位天子,外族曾称其为“天可汗”,南北朝时期,正值民族大融合时期,在一些文人和百姓之间,“可汗”是旧称呼、“天子”、“皇帝”是新称呼,那么在这个过渡时期,“可汗”与“天子”混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辞的艺术特色

  运用民间语言,展现精湛艺术性,使这首诗语言质朴精练、对仗工整,格律鲜明,十分尚口,自然地具有音乐性。全诗以五言为主,也穿插着七言或较少的九言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丰富多彩。再加比喻的新颖、设问恰如其分等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使全诗语言既质朴刚劲,又富有浓烈的民歌风味,显示了精湛的语言造诣。

  全诗既有生动活泼的口语,又有精致优美的丽句,语言技巧是很高的。按着事实的开始到结局,一气呵成地结束。

  运用复叠的句子,用同样的句式,重叠强调是一大特色。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不仅没有令人感到累赘,还为全辞增加了极大的光彩。记叙木兰归来,举家亲人迎接,也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不但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也更加突出了全家人亲情的深重。“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这些句子不呆板,和谐一致、活泼生动,艺术效果格外打动读者。

  对偶句的运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对“寒光”,“传’对”照”,“金柝”对“铁衣”;以及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中的旦辞——暮至,黄河——黑山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贴,云鬓——花黄;这些铿锵的韵律,不仅生动活泼,朗朗尚口,令人记忆深刻,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辞的魅力。

  重叠词,如“唧唧”“溅溅”“啾啾”霍霍”的使用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顶针格的使用,不光使全辞连接紧凑、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也更具音乐性。使全诗语言刚健质朴。富有浓厚的民歌风格和浪漫情趣,显示了语言的精湛、文字功夫的造诣之深。  六、值得注意的词的理解

  唧唧:是叹息的声音,不是织布或它他声音。

  机杼:就是织布用的梭子。

  鞍鞯:鞍是马鞍子,架在马背上,人骑在上面。

  鞯(音jian尖)是马鞍下边的较厚垫子,夹在鞍子和马背中间,防止卡伤马背。

  戎机:军机,指战争。

  策勋:记功劳。

  所欲:什么要求。

  不用:不当、不做、不任的意思。

  愿驰千里足: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酉阳杂俎》说“驼日行千里”。

  扑朔:是指兔脚上的毛蓬松散开,雄兔跑起来,脚上的毛就蓬松起来。

  迷离:原指模糊不清、难以分辨,这里指雌兔眼睛被长毛遮蔽样子。

上一篇:《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下一篇:《木兰诗》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