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历史原因评价论文(2)

2018-08-25平凡的世界

二、“《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原因

  早在20世纪,已有学者们指出《平凡的世界》读者群是最广泛的,批评家不应该态度冷漠。到了21世纪初,李建军指出,路遥不应该被忽视,这种文学领域内普遍的颓废写作现象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观。当时,在中国评论性文学的杂志很少出现署名路遥的小说,尤其是《平凡的世界》。但是,《平凡的世界》却成了当代大学生最为推崇的作品。早期的学者们研究《平凡的世界》,注重概括而轻于分析现象。对于“《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分析,邵燕君的见解更加全面。她在读者调查中指出,《平凡的世界》对普通读者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这个结论提高了人们对《平凡的世界》的再次认识。《平凡的世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在农村生活中,主人公坚韧奋进的个人经历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个人情感共鸣。权威的文学史著作对《平凡的世界》的遗忘是不公平的,《平凡的世界》被文学史家忽略的原因是对现实主义的疏远,也可能是因为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很难被容纳到文学史的新框架中去。西方的理论话语的增强使得文学精英群体的话语权在一个时期过度扩张,导致许多不那么新潮的文学作品在刚摆脱“工具”“喉舌”的地位之后,又受到了新的精英霸权的压制。从“《平凡的世界》现象”出现开始,这一现象即不断被命名、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平凡的世界》读者和历史背景纠结与影响的关系,再次被专家学者思考和研究。在研究这一现象时,涉及到了各种主题。例如,《平凡的世界》和现实文学思潮,因不同读者不同的角度,在《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反映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差异。还如评估路遥在文学史地位的问题等。路遥文学史地位已经逐渐超越以往,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议题。分析《平凡的世界》的现象历史,大家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更要进一步清理。首先,《平凡的世界》理论上有三方,但是,在特定的论述中,批评家的态度和意见却很少被纳入研究的视野。熊修雨、李建军的几篇文章有,其他意见表达,从根本上讲,都是在文学家与读者不同的态度观点交锋中出现的,实现了对“《平凡的世界》现象”的讨论。但是,由于《平凡的世界》接受过程中,多方有分歧,据此来探讨《平凡的世界》的文学史地位的问题,没有合理的逻辑点落脚点。例如,用普通热情读者的要求来讨论《平凡的世界》,如果史家采取同样态度,会出现结论不充分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这种逻辑预设中,读者是拥有话语权的读者。只有陌生的读者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才趋于公正。读者和作家完全是心灵上的碰撞,是作家精神上纯粹的读者,才可能实现对“《平凡的世界》现象”做真实的叙述。除此之外,《平凡的世界》这样作品的存在价值和专家的评价影响不大。读者拥有审美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真正优秀的作家,真正优秀的作品以及广泛持久的影响,才是判断作品价值的真正手段。按照这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路遥就有资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被列入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中去。1983年之后,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趋于沉寂。“《平凡的世界》现象”讨论中,在形态意识的惯性下,仍然存在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呈现一个明显的事实。路遥的作品众多,为什么只有《平凡的世界》有资格进入文学史著作中去,这个问题存在于《平凡的世界》中和外部存在的一些历史性因素中,被忽略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对于现实生活批判的力度需要加强,人们在人性的世界中没有进行深度的开掘。

上一篇:《弟子规》的小学读后感下一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97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