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琵琶行》除对音乐进行了成功的描写,还抓住月亮这一富有特征的意象把送别的场景、演奏的效果、人物的感情恰当地糅合在一起,创造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
琵琶行读后有感
《琵琶行》是一长篇叙事诗,但是这首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发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开篇就渲染了一种气氛,这是琵琶女出场的气氛,也是整个故事展开的气氛。
送客的情形,本来就够悲凉了。而这情形又恰恰发生“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季——这是一个让人没有好心绪的季节。寂寞秋江,四顾寥落,举杯相对,醉不成欢。喝酒没有管弦相配,那叫做什么来着?叫做“喝闷酒”。
琵琶声和琵琶女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的,在最需要音乐的时刻,它就来了。
描写音乐的声音是很困难的,它不像视觉形象易于描写和展现。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声音描写出来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你看,仅仅一个调弦校音定调的动作,“三两声”里,就已经使人察觉出她的感情了;“弦弦掩抑声声思”,起初的演奏传达出了她低沉、抑郁的情调,流露出她不得志的哀怨之情;“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写她演奏的神态,在一种不经意中她已流露出了对往事的伤怀。
作者听出了这是一首沉重的心曲,这倾注感情的演奏,已经暗示了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她通过演奏琵琶,哀哀怨怨之中,把自己的身世给寄托出来了。
这首诗的写作是作者内心调适的过程。他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舒缓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当时白居易的文章仍然是第一流的,但他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而在皇帝面前了失了宠,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诗人从琵琶女的厄运联系到自己。一个弹,一个听;一个是年老色衰,一个是仕途坎坷。诗人抚今追昔,命运与这位女艺人多么酷似!
另外,白居易的诗是很通俗的,他有一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他的诗歌都是世俗化的、大众化的。在面向民间这一点上,他做得比谁都彻底。
如果我们能够给白居易授一个名号的话,真可以叫他“民歌手”。
《琵琶行》中月的趣谈
《琵琶行》自诞生以来就脍炙人口。据《唐摭言》记载,“白乐天去世,唐宣宗以诗吊之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及其《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和魅力可见一斑。
此诗创作于贬谪江州期间,作者借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抒发了被人遗弃之怨,无人赏识之悲,谪居卧病之痛,天涯沦落之恨。
全诗共五段,前四段各有一个含有“江”“月”的诗句,它们依次是:“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诗人为什么偏要写月夜而不写成黑夜或是白天送客呢?这显然有着耐人寻味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