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的一点尝试 《沁园春·长沙》教学三换(3)

2018-07-17沁园春

  第三次截换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个性、人格,对作品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所进行的三次截换。

  这样的截换教学,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作品。非截换式教学(即一般的常规教学),只能让学生理解作品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东西,体味作品已有的手法技巧,却不能像截换教学一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品为什么不能以另一种状态出现,而这样的思考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认识。像上述三次截换,它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是非截换式教学所难以获得的。我们知道,作品中写什么景物,从什么角度或截取哪一部分,选择哪一侧面写景物,以及景物与景物如何安排配合,它们都受到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而决不是客观景物的自然的“翻印”或“实录”。这样的道理,如果不用截换教学,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一篇:沁园春长沙原文下一篇: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