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阅读以及答案(2)

2020-04-23其他类

《漏》阅读答案篇二:《醉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来源:学§科§网]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机会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起而狂走 辄怒而责

  B. 竹床一,坐以之 饱饮墨以俟

  C. 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

  D. 乃窃相议 乃不复立戒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①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A.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②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3分)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漏》阅读答案篇三:养一畦露水阅读答案

  养一畦露水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

  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1 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2.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 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4. 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

  5. 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1. 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

  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

  (2分;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1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

  (2)从听觉(视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

  (2分;描写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个描写角度即可得1分)

  3. 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4. 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写,表达顺畅。(3分;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

  5. (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2) 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3) 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

上一篇:我在阅读以及答案下一篇:蓝阅读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