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女娲补天主要内容(2)

2020-04-24其他类

四、围绕“可怕”,读出情讲出味。

  1.师:天地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可怕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天塌地陷,人们被洪水、大火围困的句子。(学生汇报)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学生自由读)

  ②读了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可怕、恐怖、难受、难过)

  师:是啊,所以这四句话的前面说:天哪,太可怕了!同学们,读书要读出感情,有个好方法就是学会想象,这四个句子,哪句话描写的'情景最让你感到可怕,请你选择这一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等会儿请你用朗读表现出可怕。(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四句话都是围绕可怕来写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可怕的?(天、地、人)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朗读(略)。

  ③师: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④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可怕?(让学生先发表意见,略。)

  2.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补天之前“可怕”的情景。

  ① 师:你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一幕可怕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吗?(学生自由说。)

天塌地裂山冈熊熊大火田野洪水围困挣扎

  ③借助词语帮助讲述“可怕”。要求做到语句通顺有感情;有想象空间。

  ④学生准备。准备两分钟,轻声自言自语。

  ⑤讲述“可怕”,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懂得读书不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幻化出一幅幅画面,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最后,又引导学生加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可怕”。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为下一节课讲述全篇课文做准备。】

五、存疑结课,提出下节课学习任务。

  师:多么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啊,多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正因为这样,神话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女娲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将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六、作业超市。

  1.课文中有一些生动的语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抄下来。

  2.试着讲一讲整个故事。

  3.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七、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经过

  天崩地裂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炼石补天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写词语,检查学习效果。

  倒塌  挣扎  冶炼

二、展开想象,感受女娲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

  2.品读描写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①读一读,划出女娲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女娲找得很辛苦,很着急。)

  ②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③聚焦“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

  (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

  师: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   ),来到了(    ),又来到了(    ),还来到了(     )。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通过引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4.师:据说女娲找五彩石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五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好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彩石。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多么勇敢善良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扣词扣句,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课文多处句段反映了女娲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女娲找五彩石这部分最集中。本设计抓住这一语段,通过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步骤,始终把朗读、想象作为重点,在品读、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聚焦“找啊找啊”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神话教学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1.个别朗读课文。

  2.想象说话(写话)练习。

  师: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天空不仅不会喷火,还(         )。大地上又恢复了(       ),人们(         ),女娲看到这一切,也高兴地笑了。

  【设计意图  “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写话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使学生得到一次前后照应的强化学习。】

四、默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把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  文本的神话性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且可以促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神话性表现在哪里呢?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既是编者的意图,也是神话教学有别于其它文本的地方。】五、复述故事,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

  1.同桌互相练习。

  2.抽取个别学生讲故事,进行现场指导,引领学生讲故事。

  3.再次练习,全面提高。

  【设计意图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其魅力之一。根据神话故事的本身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把讲故事作为《女娲补天》教学的一个重点,定位是准确的。这一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尝试——点拨——练习的规律,符合复述的指导策略。】

 六、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

  不怕艰辛

  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

【课文女娲补天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1.女娲补天课文主要内容

2.《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3.女娲补天小学课文原文

4.女娲补天课文与翻译

5.白杨课文主要内容

6.课文早的主要内容

7.早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8.琥珀的课文主要内容

上一篇:课文《女娲补天》预习指导和解析下一篇:女娲补天的故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