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的1993至1995年,我曾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就读。那时候,也是我经济最为拮据的时期,每月的生活费除学校月发的37.5元的补助外,余下的部分也就要靠自筹自给。为此,我不得不以不断投稿和种植果树来增加收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节省开支的问题。
自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打定主意——要骑车过上两年的师范生活。那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可还算挺结实,让我一踩就是两千多公里的漫漫征程……
其实,自老家到漳州有近五十公里,外加学习期间市区来往和在家所用,我看也将近3000公里才是。
记得当时每做完家里的事务,要赶回学校,就得午后三点多钟就起程,那时的马路不像如今的水泥大道,那可还是土石沙粒铺就,每每车辆一过,总扬起一团迷迷朦朦的灰尘,直扫得你眼睛都睁不开,也看不清前面的道路,有时候甚至要停下来,等“烟”消“云”散,灰尘稍微落定后,你才能够蹬着链条,继续启程……
要是碰上下雨天,虽然不见了灰尘,可却更糟了,路上总有不时有一些积水,车一过又难免会溅得你满身是泥……还好,当时道路两旁均有郁郁葱葱的大树,就是再炽热的阳光,也不会灼伤你的眼睛,晒昏你的神志……就算如此风雨兼程,赶到学校也要七点多,这时也已是满身灰尘,我只好换上衣服,洗好身子,再去教室参加“晚自习”。而每周五从漳州返回时,放学四点就立即启程,回到家也将近晚上八时了。
那时,好在同学和老师,对我都很不错。我选修的是《美术》,大伙都把画不好的作业扔到我桌子上,我选出一张,擦掉其中的名字,再写上我自个的,就成了我的“作业”,我就能够继续埋头我的“爬格子”心事。而老师们批阅我的“作业”,也都在六十分以上。因为,他们知道我只专于写作,也是为了挣点稿费,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权当没看见。所以上课写稿,看文学书籍,也从不管,更不提问我的课堂问题……啊,多好的老师和同学们!想着那辆自行车,就想着他们的亲情和关切的目光。甚至《生物》老师也专程找我,为我提供写作素材;《文选》老师也总在我发表文章后,请我抽烟,又“敲”我的脑袋:“行,继续拼!”……
如今,每每在文朋好友相聚时,一提及起那两年漫漫骑车征程,他们都感到大吃一惊,有的甚至不敢相信,说我在瞎编乱造一些好听的故事让他们听。可当他们从我本地同班同学那里求得证实以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意志,在克服着那段苦难而艰辛的岁月?
是的,人总是要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磨练,而后才能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