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六十岁的人是“老古董”,应该带有坚守阵地一样的煲义色彩。说给一位五十岁的人,也有一种坚持原则的意思在里面。说给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人,你也不会有牵强附会不着边际的感觉。但如果这句话是说给一位三十岁还不到的人,那似乎就有点太不给面子了,或许有人还会嘀咕一声:这人可能有毛病。
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是妻说给我听的,我就属于第四种人。而那天是母亲节。
我也知道那天是母亲节,我又不是封关固守的人,成天的报纸电视加网络,想不知道都难。但我没有给乡下的母亲打电话问候。但妻乖巧玲珑地做了这件事,两个母亲都收到了她的孝心。她还特意提到我的母亲接电话时还哈哈一笑后说:还有这个洋节。刚好伊先问我时,我也说了一句:我才懒得理这些外国人的洋节呢。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句抱怨。
不过我认为母亲节还是应该有的,总比那些什么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来得实在而且有意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居然没有为咱们一直诗文颂扬的辛劳母亲们立个节,弄得尔等过此节还是个不伦不类的舶来品,我想大约是一直的男尊女卑思想所致吧。其实我是想打个电话的,去年母亲节我还特意请假去了乡下的。但突然想起的一件事让我不快才没了心思:那是母亲节前几天,妻的一位表妹在我家吃饭,突然说了句“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到那天我给妈妈打个电话”让我惊诧不已。妻的这位表妹属于那种单亲环境中长大的“新新人类”,十六岁还不到早就自个缀学了,也不知道和一堆什么人在一起,常常上演“黄鹤一去不复返”的闹剧,经常可以一连数月杳无音信,折腾得她母亲心力憔悴。好不容易哪天回来了,母亲想管教一下,却又对着上演“全武行”,弄得她母亲一气之下丢下一句“就当没生你这个孽障”而含泪远去千里打工谋生。于是我就想,既然母亲节可以有人这样过,我保持沉默也罢。因我一向就很反感“形式”之类的东西,以为内容总要是第一位的,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没见着也谁满大街的“距某某节还有多少天”的口号标语娱乐宣传,但人们总在那天无论多远多费力都一个劲儿地往家赶,都觉得有那么一种精神头在里面。于是就怀疑电视里那些做娱乐节目嗲声嗲气拿母亲节当卖点的主持或者明星是不是也是如妻的那位表妹一样的人了。
我的母亲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可写可说的道地乡下妇女,即便写出来说起来你也就觉得好象是邻家的一位大妈而已。五十多岁,体态偏胖,腿还有些浮肿,嘴是极唠叨的,比如说你吃饭本来吃饱要搁碗了,她总还要不甘心地跟着嘟囔一句“还添一碗吧!”,手脚又是极勤快的,即使家里早就不种田了,她老人家还是拾了两块闲地,除了种点菜隔三岔五地提过来让我们尝点鲜外,还随时令季节种些甘蔗凉薯香瓜花生什么的,以至于在这些好东西成熟的季节,我和弟弟相约携妻儿去乡下就象过节一样。母亲在她这代妇女中算是知识分子,高小毕业,经常还看些书报,小时候很多功课就是母亲辅导的。不过母亲也有她的突出之处,比如她从不东家长西家短地背地里如剧本里农村妇女样说人家坏话,也不会以鄙薄的目光看待那些条件比咱家差的人家,包括那些讨米子(即乞丐),在那物质条件极其贫馈的年月里,即使是米坛里真的扫不出一把米来了,她也会为人家捧上一碗凉茶或者歉意地拉拉闲话。所以在老家的那道山湾里,无论是主姓人家还是后来搬迁过来的杂姓人家大都对我家比较友好。那时家里田地多,父亲又在外工作,农忙时节,那些乡邻四舍总是在忙完自家田头活后还有意无意地拉帮咱家一把。
不过母亲毕竟是一位太普通不过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也一样有着我们民族妇女共有的劣根性,比如她记仇,会将当年“欺侮”了我们兄弟俩的人记得很清楚,多年以后还要翻出来教育我们要长记性长志气等之类。母亲这大半辈子也没听说过她干了些什么惊天动地值得载入史册族谱的大事,无非就是嫁给了父亲生了一对儿子以及伺候公婆等所有农村妇女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和田地锅台及缝缝补补联系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即使是现在条件好了,母亲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形象还是多年以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兄弟俩缝纳新鞋时纳一针就在头皮上抹一下的样子,脑海里每每浮现此情此景,总是有一种热热的东西让我的鼻头发酸。我想,母亲的眼疾就是在那时熬的吧。我们总劝母亲来县城和我们住在一起,她总说舍不得那个窝,到哪随自个,还说知道自己哆嗦,怕处理不好婆媳关系。而每年她过生日,总再三交待不让我们给她买东西,一般过生日她都会不在家,至于去哪儿,她也不说,搞得我们兄弟妯婶几个象警察查案一样挨个给亲戚打电话,甚是恼火。有一年好不容易给她缝了一套新衣服,却又逢人就笑嘻嘻地骄傲“控诉”:可不,儿媳妇非得拉着缝,好几百块,也看不出比几十块的好到哪去,吓不吓人,唉,现在的年青人啊,真不知道心疼钱,农村里可得忙大半年了!
其实中国绝大部分母亲都是如我的母亲一样,注定要淹没在浩瀚历史中的,古今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深处,本来女性的面孔就不多,而具体到母亲的名义流芳百世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不过就是刺字的岳母搬家的孟母等廖廖几个,虽然也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献,但那毕竟太过笼统。于是母亲就成了勤劳、慈爱或者奉献的代名词,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文气很重的国度里,这样的人又实在太多,即使是如上所述的孟母岳母等也无非是倚仗一个历史巨人的儿子而让我们仰慕的。而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遗忘的,正如一座摩天大楼,人们总是只惊叹于它地面以上部分的华美壮观而无人谈及它的地基一样简单,而我们千千万万的母亲们,正是这样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塔基元素,就象大海深处那些数以亿计的珊瑚虫一样,孜孜不倦地构筑着历史的塔基,文化的塔基。她们不但孕育了我们如此厚重璀灿的历史文化,更是毫无怨言地承载了历史长河众多的腥风血雨苍海桑田,将一个如些美丽的今天呈现在世界面前。所以人们都说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在于是只是生育了几个儿女那么简单,她的伟大在于她的平凡,在于她的朴实,在于她的一代代的生养不息,在于她一辈辈的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