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的山中散文(3)

2018-12-05散文

  在大山深处的人,总是在抱怨和期待中长大。

  走出大山的方式很多,书本成为最简单最丰厚最温馨的方式,我千百回这样进进出出。在进进出出中,我历练着我所有的痛苦也享受着这些过程带给我的所有的快乐。

  杜甫,重阳节,三峡,云阳,三峡刘星小说片段:

  那是个重阳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金黄的菊花陆陆续续地开放在山涧悬崖上……

  三峡人总是热心好客。

  有家叫郑家兄弟的朋友,终于邀请了这个落难的诗人.。

  写这两个江南秀才对杜甫的仰慕,并且对白中希望在写诗歌方面有成绩,谈论诗歌不值钱的问题。

  天空中氤氲着菊花的香气,星星点点的黄菊花散落在山间青石板小路的旁边,连重阳的空气中也有曲米春美酒的味道,在山涧弥漫.柑橘挂在树上,隐隐约约红白参半,拐过一丛竹林,经是与云安本土乡绅郑家兄弟的茅屋,茅屋上青烟袅袅,狗子在坝子上狂吼……

  诗人拄着拐杖去了,山坡上正是诗人蹒跚的萎缩的形象。

  六、

  “有时我们会愤世嫉俗扮演清高和傲慢,而缺少了些理性和真实,更缺少对网络社会的一份责任,三峡刘星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汇集着博友们的真挚,传递给我们情感。”这是新浪网友“随意”的随意之感叹,我们其实并不随意为之。——题记

  事后,我这样思索:让事实说话,让我们的真实的对话、访谈展示我们没有虚度网络时光,也给所有以为网络文学是泡沫文学的一个响亮的耳光。关乎历史,不论是《山海经》也好或者《阅微草堂笔记》,或者《聊斋志异》《幽明录》等都是不同特质的笔记而已。也就是说他们用他们当时的特有的方式记录他们的书写的智慧。

  我不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山。那座山,也不需要标注那是高山或者是名山,是愚公的那座山?还是姜子牙的那座高山。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渴望须臾神游回到我的那座山。是云南石林的卡斯特山林吗?不是,是数度封禅的泰山吗?不,是热衷红尘的终南山吗?也不是。

  我的山,在水边,是峡谷。那就是巴山。不知道这个巴山的巴字是不是和古巴国有关,反正,我的记忆只停留在那巴山蜀水的那种氛围中。并且被岁月的记忆放大、发酵、乃至神话。虚无到陌生,真实到可亲。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歌给这里的山水确立了一种名分,那就是“巴山蜀水”;而更早些宋玉的杜撰让一个极其普通的高台——其实就是一个较为平坦的平地——成为饮食男女梦寐以求的臆想的佳缘之处,接踵而来的许许多多的诗人在这条河流里,看见的不是激情、不是忧郁,而是暧昧。因为他们怀揣着“神女”的梦而来。

  即使是刘禹锡采编的三峡竹枝词也是有这种情愫。不然三峡女儿踏歌起舞传情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到是无情却有情”成为爱的挑寻和发泄。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原始状态下生活的。所以这样的山水孕育的儿女,想不浪漫、想不多情都难。

  最后的旅途: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透明的玻璃人?于是我想到了杜甫,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的大量的诗歌作品,以及对自己的回顾性总结。这些表明了他关注的东西终于上升到社会的必然。因为他的个性,而成为了普遍的共性。之所以是史诗的原因,是他在表达这一个的时候,已经升华为典型,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特征了。而他的诗歌影响也是因为后人不懈的解读的原因。艺术的历史与历史的事实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文明是聊斋历史而推崇诗化的臆想的。因此,我们宁愿在文化的沉淀里选择想当然的过去,而故意调侃的戏说严肃的过去。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生活里,因为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后来的《聊斋》《红楼》等从不同的体裁和影响力成为不朽也是因为他们的主题是社会生活的对底层的表述表达。如果是高高的居住在朝廷之上的官僚,他们不会有杜甫这样的诗歌作品来表象底层社会的时候。

  特殊到普遍,个别成为了一般。对比落魄的文豪们即如此。苏轼的诗文没有如此,白居易的诗歌通俗里没有他如此的贴近生活底层。只有深入到底层,生活在底层,才会有他这样的史实般的诗歌的再现。

  空间的纬度必须触底。杜甫的时间坐标是自己的人生关照盛唐天下,以自己的人生坎坷来关注人民的命运。只是如此,他才会在三峡的激流里发现自己还没有孤舟的逍遥“江湖满地一渔翁”,江鸟的自在“相亲相爱水中鸥”。

  生活的现实,让随意而为成为一条自然的探索的心路。这条路,有水的长度,更有山的高度。

  寂寞成为必然,探索成就永恒。

  满湖的心事,岑寂的群山

  夕阳的笔——书写

  粼粼的片段

  风,永远随意而来

  光,流下最后的精彩

  心的舟楫哦

  ——总是向着西天的云彩

  淹没的记忆

  浓缩成精致的三峡石

  曾经的辉煌

  铅印成蹩脚的小诗

  独特的文化

  浸泡之后

  ——便是活生生的化石

  纤夫的子孙

  打工去了远方

  扁背的儿女

  移民远走他乡

  唯独——

  号子和浪花的二重奏

  还在高峡平湖上荡漾

  七、

  虎僧说:“归纳出这样的小题目(特别指《草根文化访谈录》)蛮好的。从你这里,知道了很多真诚写作的朋友,甚好。”

  三峡刘星:感谢你的支持,其中也有和你对话数则呢,请查看。精彩不断添加中,这种编排好搜索,更好反思总结,也是自己写作的一个资料库。更是草根梦真实的写照。

  虎僧:

  ”谢谢,倒很期待了,是归在哪两字里呢?我刚在一位朋友对我的文章评论后回复到:吾辈拳拳之心,怀抱挚诚良知,誓指丑陋劣根,但为百姓之声.“

  三峡刘星:哈哈我忘记了,不过我重新阅读,居然有趣,比如——“无涯、无关、无悔、无奈、无棋、无语——居然很有意义,或者……三峡、文生、聊斋、客栈、行棋、棋魂——竟然主题鲜明,或者……天才、同行、博鸣、给力、盛世、思过;谦逊、淡然、随意、参与、幽默、痛快……  ——这是三峡刘星和新浪网友“虎僧”的一次对话

  在网络上,文本和文本的置换和交流,总会留下许多言下之意。

  我参加这样歌曰:竹韵从来唱妙语,晚风自然不虚度,且行且歌,夕阳染唇,断断续续之间,依然秋意醉七分,留下三分给明天。醉的是竹韵还是晚风?问秋月,秋月无光鸟朦胧;探秋水,秋水无痕影匆匆。风来风又去,留下的三分一份给秋、一份给水、一份给自己……

  网友“竹韵晚风”接龙:“三峡自古多风流,刘星焉能无作为?慢斟慢酌,春风拂面,是是非非渊源,纵观世间吟千古,偷得一叶当神仙。……”

  “偷得一叶当神仙”,其实在山中,漫山遍野都是叶的世界。而且三峡的山里的树叶总是以深绿色为主调,没有北京西山红叶漫天的陶醉,也没有碧云天黄花地的萧索,也绝无天苍苍野茫茫的寂寥。而是依照山势色彩变化。这种变化仅仅是浅绿、深绿、浅蓝、深蓝、墨绿、油黑的变化……

  登高望远,山还是这青山,楼却已经渺渺。

  忧伤的散句和意象

  纷至沓来

  涂满秋的狂野

  一任裹挟的诗行

  若散落的枯叶飘零成

  黄昏、夕阳

  西风、月光

  又漫无目的的消逝在远方

  曲肠、情殇

  风凉、字冷

  ——这,裹挟的诗行

上一篇:休闲与命运散文下一篇:心灵呓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