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2)

2020-04-26诗词

  (三)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

  一、高考原题详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或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古人重“炼”字。“僧敲月下门”的“敲”,以动衬静,更加表现了山的幽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顿时让满园充满了生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表现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同样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的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细品味,方觉韵味无穷。

  (2)艺术手法即诗歌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从修辞运用方面,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互文手法。三、四句中的“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自不妨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景象。这样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中的虚景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的通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广东卷)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本题第一个问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属于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考查,第二个问题是对诗歌精妙词语的考查。

  解析:做这类试题,要关注古典诗歌“意象”与作者情感存在着的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宫殿楼台、鹧鸪、烟柳雾堤 历史变迁,今昔盛衰、物是人非

  折柳、柳絮 送别、愁绪、飘零

  明月、春光、梅花落、大雁、归帆 对月怀远、思家怀亲、羁旅愁思

  菊花、梅花、荷花 高洁、傲视、洁身自好

  暮春、流水 年华易逝、美人迟暮、报国无门

  落叶、落花 伤春、悲秋

  捣衣、玉关 思念征夫

  香草、美人 忠臣贤相、治平盛世

  梧桐、细雨、寒蝉 凄楚、悲凉

  青鸟、鸿雁、驿路 信使、音信

  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解答,从意象与感情的对应关系入手是捷径。

  二、高考热点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湖北)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福建)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答: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湖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7海南)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答: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Ⅰ,12)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Ⅱ,1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0.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08北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③一般人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Ⅲ,12)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2.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1)-(3)题。(2004上海,16-18)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1)①候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宵中”自由驰骋吧!

  (2)①候蒙词运用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第(1)问考查作者的人生态度。首先应该仔细阅读试题提供的写作背景,然后再阅读词作,从而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最后拟写答案。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从多个角度思考。第(2)问考查不同意象的比较。应从各自所在作品的整体基调来考虑二者不同的象征意义。

  2.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3.(1)答案:“望”字是全诗的统领,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字的理解,要点明它在全诗中的作用,并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答案:苏轼的“大江东去”表达的是词人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感慨高亢壮阔,侧重怀古。“大江东去水悠悠”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表达的是词人作为俘虏的亡国之恨,感情沉痛,侧重现实。

  解析:此题须联系诗后的注释,以及诗中“夕阳”“寒鸦”“目断”等词语来理解全诗表达的感情,再与苏轼的词比较就不难了。

  4.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认真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此题不难作答。第(1)问应根据“遍”字本身的意义并结合句子所写的景物来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对比。第(2)问的“景”实际上就是把诗作的后四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明确了“景”,“情”也就自然容易写出了。

  5.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李白和王昌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诗人,这两首诗也很容易读懂,题目不难回答。

  6.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解析:以上两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这几年主要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全部采用了主观性命题,这也体现了新课改注重探究的要求,值得老师和同学们注意。

  7.(8分)(1)(2分):驿站秋夜难眠图。

  解析:本题考察诗歌鉴赏,主要为意象的判断与理解。首联为诗的一二句,抓住“缺月”、“漏未央”、“秋床”等关键词和意象,结合诗的标题,可想象得到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在驿站里难以入眠。一种凄清的愁绪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2)(6分):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意境、主题和对诗眼的判断与理解。有一定难度,须抓住诗中的意象和凄清的意境及有关思乡语句作品味分析。

  8.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解析: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虽然写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物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1)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难度不大,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诗歌的内容要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

  9.(1)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苦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首先从题目及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诗歌是作者在邯郸驿馆的思家之作。其次回答赏析诗句的题目的原则是要始终扣住诗句来回答问题。对诗句中的名词要关注,将其作为意象来把握其中的关系,自然地引申出对作者心情的评价。

  (2)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解析: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头脑中想象的景象,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展开。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10.答案:①A  A项是“日惊秋老”解释为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是错误的说法,应理解为天象的自然规律的更替使人已青春的年华不再。

  ②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中心。

  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③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者深沉凝重。

  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绪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11.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影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动显静,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解析:(1)解答这一问,关键要抓住第二句诗进行分析。其中有两个点必须分析到,一是“明镜”的比喻;二是“照”的倒映效果。

  (2)“以动衬静~借动显静”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对一、二句静景的分析比较容易;对三、四句动景的分析稍有难度,主要是风吹荷叶上的雨滴发出万点声响的情景需进行合理的生动地想象。解答这一问,还需对“动”与“静”的关系进行常规的分析阐释。

  12.答案:对仗(或对偶)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语言形式的相关内容,属于常识识记部分,另外注意空格后边的提示很重要。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初步知识,新意在于与对联相联系。“周郎一炬”即知是三国的周瑜、诸葛亮巧借东风的事––赤壁之战。这样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诗句;“苏子两游”要知道苏轼两次游赤壁写下了《前赤壁赋》和《赤壁赋》,而且都是在晚上,了解这些就可以找出相应的诗句了。

  答案:“荒矾鸥鸟满烟芜”是一句写景的诗句,但景中含情。在荒芜的赤壁,借鸥鸟以动写静,更衬托出此地的凄凉,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而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是直抒胸臆。而前3句都是叙述,只是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需要把握全文的主旨,再加以分析。还可以从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三方面来考虑。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相关文章:

1.关于语文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

2.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

3.诗词鉴赏技巧大全

4.宋代诗词的鉴赏技巧

5.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6.语文诗词鉴赏的技巧

7.鉴赏诗词的技巧

8.古诗词的鉴赏技巧方法

上一篇:关于语文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下一篇: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