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含答案(3)

2020-04-25诗歌

  11.“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分)

  或:“春”运用借代的手法,作者借“春”代指梅花。(2分)既写出梅花热烈绽放的景象,又暗示着春天的来到,为下面写春风入西邻进行铺垫。(2分)

  (解答这类题:①解释“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2分)

  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2分)她整日闭门不出,也没有心绪打扮自己;看到梅花盛开,想折寄远行之人,却因日暮而不能。(2分)

  (解答这类题:先总写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诗词鉴赏】此词上片首句直接典用林和靖诗句来描写梅花的美妙和幽香;次句有“白玉堂前一树梅”的影子,间接点破首句的幽香来自梅花;“东风”即“春风”,此句的“西邻”和下句的“儿家”相对,意指西邻春风得意,而自己却门扉紧掩,暗含春风撩动春愁之意。

  下片开头三句既是写梅更是写人,到此人梅一体、物我不分,尤其以“香腮粉未匀”来凸显思妇盼郎不归而不事梳妆、无心打扮的落寞心情。“折梅寄相思”古已有之,但词中思妇却因“日暮云重”而无从遥寄。

  此词的高妙之处不在以梅花喻闺中少妇,而在又以闺中少妇的处境、思绪来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惆怅心情和抱负难施的种种遗恨,同时也寄托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愿。

  13.由于心情不好而无情绪添香,致使香消炉“寒”;(2分)一个“寒”字,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痛苦(心寒)。(2分)

  14.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2分)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2分)

  15.“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1分)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1分)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1分)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1分)

  16.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1分)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1分)结句“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明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2分)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含答案】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

3.诗歌鉴赏专题课堂演练

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5.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学案: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

6.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

7.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

8.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的常见方法

上一篇:2017年全国两会户籍改革话题议案提案解读下一篇: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歌鉴赏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