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的诗歌(2)

2020-06-22诗歌

我的家乡的诗歌6

  站在长城九楼之上,

  眼望中华大地的南北地方。

  北方的黑土地,中国的粮仓,

  南方的黄红土,盛产麦豆稻米好粮。

  泰山吕梁郁郁葱葱,

  滔滔流水,黄河长江。

  富饶的中华,我可爱的家乡。

  站在长城九楼之上,

  眼望中华,西部土壤。

  新疆棉花,白雪覆地,

  成群结队战天斗地的藏羚羊。

  喜马拉雅,世界屋脊,

  关怀日月潭中的日月星光。

  美丽的中华,我可爱的家乡。

  站在长城九楼之上,

  眼望中华,东方海疆。

  甲午血痕,留下记忆,

  努力奋斗充实国防力量。

  上海青岛,世商驻足,

  将是商业繁荣昌盛的地方。

  兴旺的中华,我可爱的家乡。

  站在长城九楼之上,

  眼望中华,我可爱的家乡,

  文明、民主、和谐,致力富强,

  自由、平等、公正,有法制保障。

  科技发展力争夺取尖端,

  爱国、敬业、友善,诚信,个人文章。

  正义的中华,我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的诗歌7

  黄河我的家乡我爱你

  站在那山咯梁梁上

  我亲亲的望着你

  层层梯田依山川

  座座大棚在山间

  村村寨寨把新农村来建设

  滚滚的黄河浪花流走了

  贫穷迎来了富裕

  滚滚的黄河浪花涛尽了

  岁月沧桑

  你在这里转了个湾

  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怎么能把深情难忘

  我爱你我的家乡黄河

  黄河我的家乡我爱你

  站在那山咯梁梁上

  我深情的呼唤着你

  一座座高楼在建起

  一家家外商在落地

  新的城市在崛起

  滚滚的黄河浪花

  涛声依旧换了风采

  滚滚的黄河浪花飞溅

  出了农家那幸福的花

  你在这里转了个湾

  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怎么能把深情难忘

  我爱你我的家乡黄河

我的家乡的诗歌8

  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2200多年前,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之气,乃东巡于此,次舍厌(厌读压)之”,在今桑落墅北设置厌次县,是中国最早设置的行政县之一。但建设惠民古城墙却是在1000多年后的北宋王朝。

  秦朝设县之后,厌次县城几经迁徙,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迁棣州治、厌次县治至阳信县界乔子镇之八方寺(今惠民县城址)。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抵御外侮,崇宁元年(1102年)始,工部尚书牛保奉诏督修棣州城。“葺一州城,何以工部尚书行?盖棣州在宋为边境重镇之故也。”(明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志》)北宋时期,惠民县是山东北部与辽国接近的边疆重镇,战略位置险要。建设棣州城墙,“九年克绩”,牛保积劳成疾,病故于此。当地群众在城西20里择址建冢(即今之牛保冢遗址),以示纪念。自此,每逢正月十六、九月初九,都有一天的香火盛会。绵延千年,香火不绝。后人有诗赞其曰:

  边防战乱出东京,

  戍马铸城抗辽兵;

  烽火翻滚身夭亡,

  军屯立冢流芳名。

  棣州城工程之浩瀚,防守之坚固,堪称州城之楷模。史料载:“……(棣州城)周十二里,崇三仞有三尺,上阔丈余,基倍之。东南西北门四,各三重……外门额各有石?青肃、明远、景山、靖安字。

  内门有楼,匾曰春风、明远、景山、紫薇。复浚濠潴,水深二丈,阔五丈。有飞桥,又修护堤,延袤三十余里。”古城呈矩形,南、北、东、西四门各设翁城和城门楼。城外有郭。宋时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城墙高10米,顶宽13米,底宽26米。周长12里。城外护城河绕城一周,河宽30米,水深10。8米,全长17里,形成天然屏障。

  古城号包括吊桥、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军事设施。城墙上设敌台,备有刀、矛、弓弩、滚石等冷兵器,自明代始配有火炮(现存明代火炮2门、清代火炮1门)。历代统治者曾先后13次对其加固维修,到明代,城墙使用青砖包砌。

  即所谓“或增修其未备,或缮治其将颓”。直至日本侵略军占领此城之后,还在南关修筑了一段套城。为防辽兵袭击,城内四角均设兵营,如今西北营、西南营、东南营(后称宋家营)、东北营(即大王营)等已成为城内的村街。

  筑城期间,由于就近取土约35万m3,城内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坑塘,俗称海子。相传城内原有72个海子。

  这些海子与护城河成为一个系统,对于调节城内环境气候、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描写人的现代诗歌下一篇:关于春天的现代短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