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四篇赏析

2018-07-21诗经

  《诗经》“诗言志”的传统及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国风》中的一些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至今影响着我们。

  一、《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燕》是一首送别的诗歌,这一点向来没有异议,但关于送者和被送者的身份,则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据《左传》,卫庄公夫人庄姜无子,以庄公妾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死,完即位,是为恒公。后为州吁所杀,戴妫归陈。故毛公认为这是庄姜送别戴妫所赋之诗。此种说法清代以来学者多不信,崔述在《读风偶识》说:“此篇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且认为文中几次出现“之子于归”的句子只有在女子出嫁时才用,因而推测此诗为卫国有女出嫁,其兄送别所赋。此种看法影响很大,近人多从其说。今人黄怀信则以为:“从文字看,送者应该是姑娘的母亲(或其他与之有亲情的女性人物)。”{1}

  本诗共四章,前面三章结构基本相同,皆以“燕燕”起兴。“燕燕”,即燕子。首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两句,余冠英以为“诗人所见不止一燕,飞时有先后或不同方向,其翅不相平行”{2},鄙意以为理解为双燕更好,如此则此章的前两句都属“兴兼比”,燕子双飞既暗喻兄妹或母女昔日同行,又反比今日亲人离散,意味更足。而且与二、三章的“颉之颃之”和“上下其音”之文脉也更加顺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两句,写出了亲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交代作者在和亲人分别后并没有离开,一直在原处伫立眺望,等到行者的背影终于消失在视线内时,内心的离愁别绪再也遏制不住,刹那间奔涌而出,泪如雨下。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云:“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瞻望弗及”的情境呈现,直接影响启发了很多诗人的创意。程俊英等以为,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韩缜的“但登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句,均远绍于此。{3}

  二、三章反复送别之意,结构与一章类似,但在整饬中又有所变化。三章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结构与一章全同,起到排比的修辞效果。而二章之“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则略作变化,使得诗情更为摇曳婉转。此外,三章从鸣声上下刻画,与前两章从飞行轨迹着墨也有所变化,表现手法多了一层曲折。

  第四章的个别地方有些难解。这里“仲氏任只”何所指,或说出嫁的女子为任家老二,或说女子将嫁往任姓国家,或以为出嫁的女子为任姓国人,也有将“任”释为值得信任。“寡人”则被理解为作者,这样此诗作者似以君王为宜。此章一般被理解为赞颂远嫁者温柔贤淑的人品,如此则此章与前三章结构不同,为一“赋”体,就可以理解。今人李学勤、黄怀信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又称《孔子诗论》)第三章有“《蟋蟀》知难,《中(仲)氏》君子,《北风》不绝”句,认为《燕燕》之末章乃为失传的《仲氏》篇章节误入。{4}这样的说法,不为无据,这样的理解,也使得《燕燕》的抒情主题更为集中。

  要之,《燕燕》的特点就在于情感的深沉真挚,上海博物馆藏《诗论》云:“《燕燕》之情,以其蜀(独)也。”“独”者,专一也。《诗论》论诗,多引孔子语,其为孔门观点,应无疑义。

  王士评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他自己《秋柳》诗中的名联“他日参差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当本于此。

上一篇:欣赏诗经中的舞蹈下一篇:《诗经·豳风·伐柯》赏析